來源:發布者:時間:2021-04-08
□王繼懷
一天晚上,朋友打來電話,說他在機場,不確定出門時家里的電飯煲是否斷電了,要我幫忙把他家的電閘關了。
這事完全可麻煩他的鄰居來做,為什么要讓我這個住得離他比較遠的朋友來做?一問才知,朋友在那里住了好幾年,但跟鄰居基本沒互動,手機里存了上百個電話號碼和微信好友,但沒鄰居的,只能麻煩我這個朋友。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意思是說在遇到緊急情況需要幫助時,遠方親戚不如住得近的鄰居那樣可以及時給予幫助。這句俗語,在今天仍然很有用。
記得很多年前,在我家對面住著一位中年人,每天深居簡出,看起來很嚴肅,感覺很難親近。有一次,我家來了客人,沒紙巾了,于是我鼓起勇氣敲開對面鄰居的門,帶著微笑非常友好地說:“不好意思,我是住在您對面的鄰居,我家紙巾用完了,能不能借我一卷紙巾?”鄰居迅速給了我一卷紙巾,也就是那次借紙巾和后來還紙巾的交往,為拉近我與這位鄰居的距離開了個好頭。后來我與這位鄰居熟了,成了朋友,我們出差不在家時,都會互相告知一聲,麻煩對方照看一下家,給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
來到外地工作生活后,我也常跟鄰居們互動,不時向鄰居們借點小東西,出差或者從老家回來,帶點土特產送給他們,鄰居們也不時來我家借點小東西,也給我捎點土特產,有時我們還會在一起聊聊天、下盤棋……
常有人感慨現在大門一關,似乎很難與鄰居交往,問我是怎樣和鄰居們熟悉起來的,我的回答是某一天家里的紙巾沒了、鹽罐里的鹽沒了……總之是通過向鄰居們借些小東西開始的。
我也在想,朋友在那里住了很多年,卻不知對面房間住著什么人,手機里存了上百個電話號碼和微信好友,卻沒有一個是鄰居的,原因就在于與鄰居缺乏互動。
鄰里之間缺乏互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怕麻煩,擔心人家不樂意,而實際上鄰里之間或許是需要“麻煩”的,也許你認為的麻煩,鄰居卻認為是舉手之勞。需要他的幫助,是對他的尊重,從而拉近與你的距離。
懂得怎樣麻煩鄰居是門學問,從一些看起來微小的事情開始,勇敢主動地走出第一步,拉近與鄰居的關系,促成融洽的鄰里關系,讓你的生活更美好。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