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1-03-25
記者 王 斌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也是我市建設知名旅游強市的起步之年。那么,在這一重要的歷史節點,運城文化旅游產業要干哪些大事、要事呢?在2021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會議上,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余敏對各項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提出要緊緊圍繞打造“知名旅游強市”這一目標,全面叫響“游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文化旅游品牌,為“十四五”全市文化旅游事業高質量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聚焦文化創造,推動文化事業繁榮興盛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今年,圍繞建黨100周年和文旅部“百年百部”精品創作要求,我市將實施文藝精品創作工程,重點創作《黃水謠》《翟家莊》等紅色題材劇目,改編《江姐》《黨的女兒》等革命歷史劇目,復排《一顆紅心》《嗩吶淚》等傳統精品劇目,提升打造《忠義千秋》《黨旗飄飄》等優秀劇目,力爭在9月讓《忠義千秋》亮相國家大劇院;辦好第三屆山西省藝術節運城分會場活動,推薦一批優秀劇目參加第17屆“杏花獎”評選活動;組織舉辦第五屆文化“菊花獎”戲劇大賽,發現和挖掘一批優秀作品和優秀中青年演藝人才;打造群文精品,重點扶持鹽湖的《幸福船》、永濟的《黃河人》等優秀群文節目參加省十一屆“群星獎”評選。此外,我市還將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在鹽湖區建設5個以上“河東書房”示范點,向市民提供圖書閱覽、通借通還、親子閱讀、讀書沙龍等綜合性服務;弘揚紅色革命文化,重點打造夏縣堆云洞、聞喜縣陳家莊村、絳縣回馬嶺黨性教育基地等紅色旅游基地;加大非遺保護傳承,組織舉辦“黃河岸邊講非遺,人人都做傳承人”視頻大賽和“山西運城·非遺亮寶”系列活動。深化機制體制改革,整合山西省蒲劇藝術院和市文化藝術學校,形成教學、創作、演出一體化格局;盡快確定山西省蒲劇藝術院建設地址,力爭在第三季度開工建設;加快李家大院、永樂宮等景區市場化改革步伐。
聚焦品牌塑造,著力提升運城文旅形象
打造“游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旅游形象品牌,推出“走進河東”歷史研學之旅、“文脈千年”唐詩之路研學之旅、“曲韻芳華”戲劇研學之旅等一批研學旅游產品,打造圣天湖、司馬光祠等50個研學實踐基地;圍繞“關公、鹽湖、黃河”三大特色品牌,重點打造關公文化旅游區、鹽湖康養度假區、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國家精品旅游示范帶,加快建設關公文化產業園、池神廟提升、茅津渡、風陵渡等項目,完善房車營地、露營驛站等基礎設施。打造“賞花海、游田園、看民俗、住農家院、品農家飯、享農家樂”特色鄉村旅游品牌。對現有的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進行樣板式打造,提升平陸東坪頭村、河津龍門村等一批鄉村旅游示范村。打造鹽湖向陽小院、萬榮閆景九號院、垣曲馬家園等“黃河人家”品牌和鹽湖區西張耿村、范家窯村,垣曲望仙村等一批鄉村民宿品牌。打造群眾文化活動品牌,重點打造“我有拿手戲”優秀群文節目大展賽、運城市首屆軍鼓大賽、第三屆農民畫大賽等六大群文賽事品牌,積極承辦山西省鑼鼓邀請賽、鼓樂“群星獎”節目全省巡演等10項省級群文活動,組織開展百場演出歌頌黨、百幅攝影展輝煌、百首革命歌曲獻給黨、百名戲迷唱幸福、百場朗誦說偉業等“十個一百”群眾文化活動。
聚焦市場主體,推動文旅產業做大做強
今年,我市將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探索“文旅+”融合路徑,創造更多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消費市場。在景區建設方面,推進關帝廟進入5A級景區建設預備名單,指導五老峰、舜帝陵、鸛雀樓開展前期準備工作,年內創建3個以上4A級景區和5個以上3A級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實現零的突破。在產業項目方面,重點抓好南山運動公園、萬榮汾河入黃口生態修復等29個項目,利用名人故居、鄉村大院、古建民居等推進“一名人一館、一典故一館”建設,年內建成28個。在“文旅+”方面,鼓勵利用廢棄鐵路、舊廠房等工業遺產,建設工業文化產業園區、特色小鎮(街區)和創新創業基地。加快發展生態觀光、康養度假等產業,打造歷山等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推動演藝、娛樂等業態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支持垣曲歷山、芮城圣天湖、萬榮李家大院等景區建設直升機起降點,支持芮城圣天湖等建設體育旅游目的地。在壯大市場主體方面,探索組建大型文旅集團,引進專業性旅游企業落戶運城,支持打造鹽湖嵐山根、永濟堯王臺等高端民宿酒店。推動建設關公文化產業園、澄泥硯文化產業園等文化產業集聚區,講好澄泥硯“珍寶故事”。繼續辦好文創大賽,推動“運城禮物”旗艦店在重點景區和旅游集散中心、高鐵站、飛機場布局建設。在促進文旅消費方面,推出消費惠民措施,打響“好吃運城”美食品牌,打造鳳凰古街等名吃一條街;支持打造大型行浸式夜游體驗劇《夢境·西廂記》,支持嵐山根、神潭大峽谷等景區打造富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休閑街區。
聚焦宣傳營銷,持續擴大運城文旅影響
實施精準營銷,在重點客源城市、高鐵沿線及通航城市開展宣傳營銷活動;在3月和9月分別舉辦春夏游和秋冬游兩場大型宣傳推介活動;推出黃河旅游年卡,與沿黃城市重點旅游景區實現資源共享,游客互送;做好關公信眾市場的宣傳營銷,吸引全球各地的關公朝拜團、觀光團、研學團等來運交流;在做好“西安旅游+”的基礎上,開發“太原旅游+”“鄭州旅游+”等周邊旅游市場。創新營銷方式,深化與國內知名旅游企業的交流合作,建立旅游網絡營銷平臺;發動講解員和導游開設旅游直播間,拍攝抖音、微視頻,培育旅游網紅直播達人,持續提高運城旅游在線上線下的曝光率。辦好池鹽文化節、關公文化旅游節和舜帝德孝文化節三大節慶活動以及“山河春意,花開運城”百花節、全市旅發大會、全域旅游創建大會等重大活動;辦好五老峰登山節、永樂宮書畫藝術節、普救寺愛情文化節等活動。
聚焦服務質量,全面優化文旅市場環境
我市將2021年確定為“旅游服務質量提升年”,實施公共設施完善行動、景區標準化建設行動、文明服務提升行動和市場秩序整治行動,實現全市主要景區旅游直通車全覆蓋、常態化,推進景區智慧化和數字化建設;在全市所有A級景區全面推行標準化建設,高標準建設11座3A級省級示范旅游廁所;在3月和11月組織開展全市導游員、講解員和骨干導游培訓活動,全面提升文旅行業從業人員專業化服務能力;開展文旅市場“春和”“夏安”“秋風”“冬凈”四大專項整治行動。
聚焦文物保護,推進文化遺產活化利用
加強文保基礎工作,持續推進“關圣文化史跡”和“關公信俗”雙申遺工作,打造“國寶級”文物單位活化利用試點,抓好鹽湖、永濟、芮城3個專題性省級文物保護利用示范縣(市、區)的創建。動員社會力量,持續推進“文明守望工程”對瀕危古建筑實施搶救性保護。推動考古前置改革,將基本建設中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工作前置;成立運城市考古研究所,積極籌備“西陰論壇”,充分論證運城在華夏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抓好文物安全工作,實施“文物平安工程”。加快文博事業發展,進一步優化博物館體系布局,鼓勵創建非國有博物館。
會議最后號召,發揮“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的“三牛精神”,咬定目標,鉚足干勁,攻堅克難,擔當作為,努力建設知名旅游強市,奮力譜寫新時代運城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