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一川清流兩岸錦繡踏歌來
——我市加快推進汾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綜述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1-03-22

“汾河流水嘩啦啦,陽春三月看杏花……”一首膾炙人口的山西民歌道不盡汾河兩岸秀美風光。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視察時提出,讓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

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第二次視察山西時,針對汾河治理指出,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把加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推進能源革命、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統籌起來,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持續用力。

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言猶在耳。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汾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修復,汾河正在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

牢記囑托,堅持高位推動,多管齊下多頭治理,清潔了水質,改變了環境

我市處于汾河下游,是保障“一泓清水入黃河”的最后一道關口。汾河自新絳縣龍興鎮南梁村入境,在萬榮縣榮河鎮廟前村附近匯入黃河,境內河長145.2公里,流經新絳、稷山、河津、萬榮4縣(市),是我市重要的生態功能區、人口密集區、糧棉主產區和經濟發達區。

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讓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的殷殷囑托,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根據省委、省政府制訂的《以汾河為重點的“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總體方案》,立足運城實際,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汾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與修復的意見》,積極推動《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條例》深入實施,全面打響保護山西“母親河”的攻堅戰。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出征、躬身入局,議大事、抓大事、謀全局,在汾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奮力突破、攻堅克難。

2020年6月,市委書記丁小強在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雙十工程”推進會暨汾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與修復現場會上強調,要盡快讓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為改善汾河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山西作出運城貢獻。

2020年10月,市委副書記、市長儲祥好在調研汾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修復治理工作時強調,要下最大決心,用更實舉措,加快汾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與修復,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

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示范帶動下,沿汾4縣(市)和市直相關部門多管齊下、多措并舉,以河長制為抓手,全面推進汾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與修復:

——構建“河湖長+河湖長助理+巡河湖員”工作模式,建立了汾河四級河長體系,確定河長155人,構建“五位一體”河湖長工作機制,聘用54名汾河流域專職巡河員每天不定期巡河,實現對水域岸線的專業動態監管,推進河道日常巡河及管護工作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

——相關部門采取多種措施全面開展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高壓推進沿汾排污口全面清理整頓,對發現的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違法違規問題,建立整改臺賬,實行銷號制度,沿線89個排污口全部整治到位,清除違章垃圾等堆積物10.3萬立方米、違章房屋6座、其他違章建筑近2000平方米。

——成立高規格的汾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督查組,緊盯階段性目標任務,以“四不兩直”方式實地督查34次,印發情況通報19期,下發督辦卡12期,開展公益訴訟13起,劍指問題,狠抓整改,推動汾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與修復取得新成效新進展新亮點。

……

2020年,汾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邁入“快車道”:河水全年均值達到地表Ⅳ類標準,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汾河新絳、稷山城區段新增蓄水面積140萬平方米;稷山汾河濕地公園恢復濕地2000余畝、綠化3000畝;萬榮入黃口段建成生態廊道十余公里……

“站在那高處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嘩啦啦地流過我的小村旁……”

山西民歌《人說山西好風光》里這句耳熟能詳的歌詞,令人心馳神往。如今,隨著汾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修復綜合治理工程的推進,汾河清流奔涌“嘩啦啦”的醉人美景正在重現。

實干為要,堅持項目為王,全力以赴破解汾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治理“最后一公里”難題

仲春時節,新絳縣汾河城區段綜合治理工程PPP項目建設現場,挖掘機、推土機等各類機械來來往往,一處集生態保護、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秀麗公園正在呈現;稷山縣汾河公園,西南邊的大型停車場正加快推進,河岸上工人們在對各類綠植進行養護;河津市主河道堤壩上,工人們在對新植的紅葉石楠樹澆水,并栽植下苜蓿、波斯菊等彩花植物;萬榮汾河入黃口附近,工人們在黃土崖臺坡面上打眼、挖坑,種下一株株松樹……      

汾河兩岸春潮涌動,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實施,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石”正加速提質。

2020年以來,沿汾4縣(市)以創建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牽引,以實施“雙十工程”為抓手,立足處于汾河最下游的實際,緊緊抓住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工作機制以及大幅度增加生態治理建設投資的機遇,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汾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建設運營,總投資24.7億元的16個項目全面啟動,全力以赴破解汾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治理“最后一公里”難題。

開局決定全程。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起步之年,市委、市政府堅持實施新項目、大項目、基礎性項目的原則,確立了汾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十大行動——

圍繞“水質好起來”,推進水質提升行動,投資2.84億元,實施水質在線監測、污水處理廠改造、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等9個項目;

圍繞“風光美起來”,推進綠化美化行動,投資1.65億元,實施汾河流域生態修復工程、城市段堤壩兩側攔蓄林生態綠化、汾河堤岸綠化提升工程等6個項目;

圍繞“水量豐起來”,推進流域水環境修復保護行動,加大水保小流域綜合治理、鞏固支流澮河生態修復、抓好汾河入黃口人工濕地建設力度;

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行動,投資2.23億元,建設高標準農田14.13萬畝;

推進美麗鄉村連片建設行動,投資1億元,重點推進沿汾4縣(市)23個行政村連片建設美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

推進堤壩道路硬化連通行動,以現有壩面為基礎,投資3800萬元,實施80公里的堤壩道路硬化連通,打造一條高標準的沿汾旅游公路;

推進常態化管護行動,拓展河道日常巡河和管護范圍,強化河道“四亂”整治,加強河道環境監督和沿汾排污口整治和監測;

推進沿河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行動,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汾河流域歷史文化資源的原則,深入挖掘一批沿汾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推進公益訴訟拓展行動,市縣兩級檢察機關圍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開展“防治汾河水污染、助力高質量發展”公益訴訟,強化流域污染治理剛性監督。

“十大行動”是創建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在汾河流域(運城段)的落地版,更是加快推進汾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硬核舉措。

目標已經明確,號角催人奮進!唯有奮斗才能實現沿汾兩岸的高質量發展風生水起、動力澎湃!

再接再厲,堅持超常規舉措,久久為功,著力打造“生態長廊”“綠色長廊”“宜居長廊”和“富民長廊”

汾河流經的新絳、稷山、河津、萬榮4縣(市)是我市工業經濟的主戰場、轉型發展的主陣地。做好汾河治理和保護,不僅要再現清水復流的動人景象,更要推動形成一條嶄新的綠色生態經濟帶。

2020年9月,我市制定出臺了《汾河流域運城市生態景觀規劃(2020—2035年)》,明確提出,通過5年—10年左右的涵養林種植、生態綜合整治修復、養護治理和水資源供用科學調度,10年—15年左右的維護、培育和持續監管,在流域內重現山水相依、林泉相伴、河湖相映、溪水長流、湖光山色的田園風光,使汾河水系重現河暢泉涌、碧波蕩漾、魚鳥翱翔的大河風光,將汾河流域建設成為三晉腹地植被蔥郁、水流清澈的“生態長廊”“綠色長廊”,凸顯河東文化的“宜居長廊”和經濟發展的“富民長廊”。

汾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要打贏這場戰役,沿汾4縣(市)和相關部門不僅要有堅定的決心和破釜沉舟的勇氣,更要堅持超常規舉措,以不動如山的戰略定力,推動汾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歌猛進——

沿汾4縣(市)將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市場化建管模式,以項目為載體,建立符合市場化運營的政策機制,導入多元產業增加收益,讓好的生態成為綠色發展的強勁動力;

市水務局將根據已完成的汾河干、支流生態景觀規劃,梳理出汾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水利項目15個,總投資48.9億元;

市交通局將進一步加強同上級部門的對接,全力爭取政策、項目和資金支持,認真研究解決好沿汾旅游公路的土地、規劃、資金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確保資金落實、項目落地、工程見效;

市生態環境局將投資340萬元完成7個水質在線監測設備、15個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對沿汾污水處理廠細化工作任務、明確責任單位、建立工作臺賬,以項目化、清單化推動工作落實:

……

汾河流域(運城)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各項工程按下了“快進鍵” 。

3月9日,丁小強、儲祥好帶領市直相關部門和沿汾4縣(市)主要負責同志,就加快推進汾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進行了現場觀摩。觀摩路上,總結成績、指出問題,優化路徑、加壓奮進,對加快推動汾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加壓。

丁小強在觀摩結束時強調:“要久久為功、蹄疾步穩,做到每年有目標、有任務、有成效,積小勝為大勝,為汾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交上完美答卷。”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汾河,這條古老的“母親河”已從沉睡中蘇醒,植被蔥郁、水流清澈的“生態長廊”,溪水長流、湖光山色的“宜居長廊”,河湖相映、道路通暢的“交通長廊”,一川清流、兩岸錦繡的“富民長廊”正踏歌而來。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