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1-03-15
李子合,又名李丙修,1901年生于夏縣廟前鎮史家村。
李子合小的時候,家境十分貧寒。他一邊勞動,一邊在本村小學讀書。1920年,李子合以優異成績考入運城的省立第二中學。在學校里,他不但學習成績好,而且積極參加進步青年的革命活動。
有一次,校長的孩子無理毆打一名同學,在場很多同學都敢怒不敢言。李子合看不下去,當場斥責校長的孩子,并要求其向那名同學道歉。校長兒子氣焰囂張,李子合忍無可忍,奮起和校長兒子打斗,用割紙刀刺傷了校長兒子的胳膊。李子合因此被學校開除。
1923年,李子合考入太原省立第一中學。在學校里,他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接受了共產主義的真理。
1925年,經王鴻鈞同志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夏縣早期黨員之一。
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后,李子合作為太原省立一中的學生代表,參加山西省學生聯合會,組織學生罷課,游行示威,聲援上海工人的正義斗爭。中學畢業以后,李子合擔任中共蒙藏辦事處處員,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不幸,李子合患了骨髓炎,不得不截去下肢,成了殘疾人。1926年,上級黨組織安排李子合回家休養。
李子合按照黨的安排回到家鄉后,身殘志堅,仍積極投入黨的地下工作。他拄著雙拐,在廟前鎮開辦了一個書店,并以書店為掩護,在當地群眾中宣傳馬列主義,建立和發展黨的地下組織。
他還經常拄著雙拐,到山上的柏塔寺學校去活動,并介紹當時的校長任子元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使這座學校成了培養革命人才的基地。
1926年暑假期間,在太原讀書的共產黨員韓秀山、吳康兩人回到夏縣。太原地委特派員王鴻鈞召集他們3人開會,成立了中共夏縣支部,李子合擔任支部書記。這是夏縣最早的黨組織。
1927年,李子合根據上級黨的指示,積極在夏縣籌建農民協會,擔任了夏縣農民協會負責人。他不計報酬,不辭勞苦,經常拄著雙拐深入到堡爾、史家、吳村等村莊,向農民宣傳革命道理,幫助建立和健全各村的農民協會組織。
面對有了覺悟并組織起來的農民群眾,當地的反動派十分惶恐。1927年,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國民黨山西省黨部派秦中興為夏縣國民黨黨部書記。秦中興一上任便解散了夏縣農民協會,大肆逮捕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李子合被迫回了家。
敵人的反動氣焰并沒有嚇倒李子合。白色恐怖下,李子合繼續堅持黨的地下工作。
1927年秋,李子合派地下黨員任子元秘密去武漢參加全國農民代表大會。會后,他根據上級黨的指示,把工作重點由縣城轉向農村。
很快,經過李子合等共產黨人幾年的艱苦工作,夏縣的革命形勢又有好轉。1935年,李子合的家鄉史家村掀起了燒契約活動,廣大貧苦群眾拍手叫好,反動分子嚇破了膽。
1936年農歷二月二十五,由于壞人告密,李子合被逮捕入獄。在獄中,敵人對他嚴刑拷打,叫他交出夏縣共產黨員名單,他寧死不屈。
后來,敵人把李子合綁到刑場,用小刀割他身上的肉,企圖叫他屈服。面對敵人的叫囂和淫威,李子合不但沒有屈服,反而高昂著頭,向圍觀的群眾大聲喊道:“我就是共產黨員李子合。共產黨人是殺不完的。殺了我李子合,還有后來人!”
圍觀的群眾無不被李子合的革命精神所感動。敵人慌了神,急忙用布團塞住了李子合的嘴,更加殘酷地迫害李子合。就這樣,夏縣第一任黨組織的負責人李子合,為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35歲。
中共運城市委黨史研究室
(市地方志研究室)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