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1-02-18
□田井 姚小勇
近年來,我市宣傳文化部門在地方戲劇種、劇團保護和人才培養方面,多措并舉、綜合治理、傾力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一大批年輕有為的尖子人才源源涌現,成為藝術創造的中堅力量。河津市小梅花蒲劇團青年旦角演員原曉蓉,就是后起之秀中的佼佼者,是河東戲苑一顆奪人眼球的蒲劇新星。

拜師名家得真傳
生于戲曲之鄉河津市范家莊的原曉蓉,自幼酷愛戲曲。2000年,10歲的原曉蓉考入臨汾市藝校河津分校,師從馮安榮藝術流派再傳弟子、著名青衣朱秀英,主工青衣,兼演老旦和刀馬旦。她學藝刻苦,悟性很高。通過嚴格規范的科班訓練,她練就了扎實過硬的基本功,深得馮派藝術的真傳,對馮派唱腔“按、點、頓、拉、閃、放”六字訣更是感悟記心,掌握要領,成為朱老師的得意門生。
在朱秀英等老師的苦心培養下,2003年,13歲的原曉蓉便以做功戲《花木蘭》榮獲中國少兒戲劇第八屆小梅花薈萃金花獎。2006年,年僅16歲的原曉蓉以青衣唱功重頭戲《三娘教子》榮獲運城戲劇第八屆龍門獎,成為嶄露頭角的蒲劇童星。
隨后,原曉蓉進入山西藝術職業學院深造,并先后參加省晉劇院“苗潔旦角藝術研習班”培訓、運城市舉辦的“國家藝術基金蒲劇表演人才培養”短期培訓,進一步夯實自己的業務基礎,成長為能唱能演、能文能武,并且具有自主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青年一代蒲苑多面手。她所塑造的人物身份不同、年齡不同、性格迥異,卻都是那樣鮮活靈動、栩栩如生,富有鮮明的個性特征,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青衣劇目成亮點

原曉蓉劇照
《雙官誥》又名《忠孝義》。該劇主題鮮明、寓意深刻,有著很深的藝術生命力,是蒲劇久演不衰的傳統戲,也是眾多蒲劇青衣的看家戲。其中的重頭折子戲《三娘教子》經歷代名家傳唱,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
原曉蓉扮演的三娘王春娥,扮相端正莊重,表演細膩逼真,唱腔具有鮮明的流派特征。她嗓音清亮、音質純凈、音色音準好,發聲巧用共鳴。在吃透劇情和詞情曲意的基礎上,她融入真情,深入人物內心,以吐字清晰、抒情委婉、自然流暢、情深韻重、聲情并茂、直擊心扉的唱腔,樹起了王春娥飽滿動人的形象。
三娘講述身世、教訓乙哥的核心唱段,更是被原曉蓉唱得動心動情。她將王春娥對丈夫的忠貞,家遭不幸時的不離不棄、貧而有志、自立自強,對并非親生的薛乙哥的真心疼愛,以及乙哥醒悟、發憤苦讀得以高中時的無比欣慰,雙獲官誥時的揚眉吐氣,對張、劉二氏的寬宏大量等內在情感脈絡,揭示得有張有弛、恰到好處,演出了人物的精氣神韻。
戲曲舞臺上,演員是拿作品說話的,原曉榮一戲成名,小小年紀就在河東戲壇占據了一定的位置。
《三擊掌》是《紅鬃烈馬》中的一折,演繹的是唐時相府千金王寶釧追求美滿婚姻與維護封建門第觀念激烈碰撞的千古絕唱。同樣是青衣唱功重頭戲,但在表演風格上,原曉蓉對王寶釧的詮釋,卻與詮釋人到中年家境貧寒的王春娥大相徑庭。
根據戲曲沖突和矛盾主要在身為丞相的父親王允和三女兒寶釧之間展開的特殊背景,原曉蓉考慮人物身份、年齡、劇情進展等因素,將閨門旦的嫵媚嫻雅,青衣的莊重大氣,巧妙融入人物塑造,其身段、臺步、造型,以及舉手投足,更加符合人物的特定要求。
在如何擇婿的父女爭論、矛盾激化,直至徹底決裂的劇情鋪展中,原曉蓉對寶釧寬衣、辭母、拜父、擊掌、義無反顧直奔南寒窯等情節,進行了精彩演繹,使全劇層層推進、環環緊扣、動人心弦。王寶釧“表古勸父”的核心唱腔,字清情準、叩人心扉。矛盾升級,勢成騎虎的“擊掌”,頓將血濃于水、實難割舍的父女親情,在唇槍舌劍、互不相讓的激辯中推向極致,也使得該劇成為催人淚下、回味無窮的經典之作。
《玉蟬淚》是一出愛情悲劇。劇中,父輩因報恩聯姻,陰差陽錯造成女大16歲的烏龍婚配,含辛茹苦的曹芳兒將“夫婿”撫養成人、科考得中,“夫婿”卻與他人結緣,曹芳兒心力交瘁、飲恨身亡。與大唱家武俊英成功合演《玉蟬淚》,成為原曉蓉特殊的藝術經歷。
原曉蓉前期扮演的曹芳兒青春靚麗,唱腔優美,一招一式頗具大家風范。根據劇情需要,她將疊衣水袖表演和膝行步等技巧揉入劇中,準確表達了曹芳兒為自己縫制嫁衣時對美滿婚姻的憧憬,以及得知“夫婿”是身處襁褓中的嬰兒時吃驚意外,回絕遭拒,在族長威逼下,將“婿”作弟,撫其成人,歷盡艱辛的情感歷程。
武俊英從第五場接演,全劇圓滿成功。該劇成為全市“以老帶新、以師帶徒”戲曲大賽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原曉蓉也以對該劇的精彩演繹,榮獲頗具含金量的金牌獎。
上述劇目的成功,加之對《明公斷》《白蛇傳》《淚灑相思地》《莫愁女》等劇目的精彩表演,原曉蓉成為實至名歸的優秀青衣。
老旦武旦展才藝
系列老旦戲的上演,展示了原曉蓉擅演各類角色的可塑性與應變能力。
《三關明月》是原曉蓉老旦戲的代表之作。該劇是一出宋遼對峙、慷慨激昂、蕩氣回腸的楊家戲。與其他同類劇目不同的是,雖是兩國交戰,但廝殺卻在親人之間進行。雙方損傷慘重,反思之后,終于化干戈為玉帛,實現民族和解,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原曉蓉扮演的佘太君老成持重、沉穩大方,感情充沛、唱做俱佳,生動貼切、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人物的情感變化,樹起了佘太君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古代巾幗血肉豐滿的藝術形象。
《賀后罵殿》一劇通過宋朝宮廷激烈尖銳的權利斗爭,塑造了處變不驚、有膽有識、審時度勢、以攻為守、顧全大局的“國母”形象,顯示了原曉蓉不凡的藝術功力,令人刮目相看。
蒲劇青衣,一般都兼演老旦。而觀眾想不到的是,原曉蓉武旦的戲竟也能演得如此精彩。
在武打戲《對花槍》中,原曉蓉扮演的姜桂芝出場時正值妙齡,俊俏秀麗、活力四射、光彩照人。她以清脆婉轉的唱念和飄逸灑脫的表演,演出了大家閨秀身懷絕技的韻致。向羅藝傳授槍法時,她造型優美、身段矯健;40年后,重逢比武認親時,她沉穩老練、儀態莊重,開打利落、行云流水。這種前小旦、后老旦形神兼備的表演和刀馬旦特有的武打硬功,讓人驚艷。原曉蓉經歷了跨越行當的嚴峻挑戰,演活了《對花槍》,令表演再上臺階。
在《白蛇傳》中,原曉蓉將白素貞《游西湖》時留戀西湖勝景、憧憬人間幸福的含情脈脈,對美滿婚姻的大膽追求;《水漫金山》《盜靈芝》不顧安危將生死置之度外,拯救許仙時的義無反顧;《斷橋》時對許仙失望嗔怨,卻又難舍的萬種感情,均表達得逼真自然,引人入勝。
《扈家莊》中,原曉蓉成功塑造了武藝高強的女中豪杰扈三娘這一人物形象,讓許多戲迷以為她就是專演武戲的刀馬旦。
作為“90后”,原曉蓉身上有著一股成熟穩重與難得的大局觀念。2013年夏,河津市小梅花蒲劇團在永濟棗圪塔村演出《三關明月》,觀眾著短衣、扇扇子還嫌熱,扮演佘太君的她外著厚重的蟒袍、內穿胖襖和襯衣。別說唱念表演了,光是穿著厚裝,鎢燈強光照射的高溫,一般人都難以承受。演出中原曉蓉當場暈倒,簡單冰敷后,繼續演出,這種無私奉獻的職業操守令人感動。
如今,剛過而立之年的原曉蓉,從藝卻已有20多年,正處于藝術創造的高峰期。中國戲劇小梅花獎、運城戲曲龍門獎、運城市“關圣杯”折子戲大賽銀獎、全市青年演員大賽金獎、山西省第十六屆戲劇“杏花獎”提名獎等獎項,記錄著原曉蓉的驕人業績。期望她再接再厲,以更多、更好的新劇目,回報觀眾的厚愛。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