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2-02

魚躍龍門 華耀河津
時代引領發展腳步,歲月銘刻奮斗足跡。
2020年是河津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河津市委、市政府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按照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用好運城市委“五抓一優一促”經濟工作主抓手,堅持“五先協同、三動融合”的高質量發展思路,團結帶領河津人民,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強力推動“六新”突破,經濟社會呈現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該市先后榮獲“中國灰陶琉璃文化之鄉”“營商環境質量十佳縣(市、區)”“中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典范城市”“全省農村污水綜合處理試點縣(市、區)”等稱號,入選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市、區),2020年第四季度項目考核排名運城市第二……

市委常委、河津市委書記李曉武檢查砂石料廠整治和生態修復工作
一年來,河津市堅持生命至上,聚合力、筑防線,防疫筑起銅墻鐵壁;堅持項目為王,抓投資、穩增長,經濟發展積極向好;聚焦轉型升級,調結構、添動能,工業轉型步履堅實;錨定鄉村振興,興產業、優環境,全面小康決戰決勝;突出建管并重,強功能、提品質,城市面貌煥發新顏;狠抓生態建設,出重拳、亮實招,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面深化改革,提效率、優環境,改革開放縱深推進;圍繞群眾關切,辦實事、增福祉,惠民答卷更有溫度。
該市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60億元,增長4.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5億元,增長9.5%;固定資產投資62億元,增長1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3億元;財政總收入39.5億元……
奮斗歷盡艱辛,成績來之不易。

河津市委副書記、市長何偉在城建項目工地調研
這一年,龍門兒女充分發揚“爭強好勝、勇為人先”的“耿氣”,在應對挑戰中砥礪奮進,在搶抓機遇中苦干實干,在大戰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在這份成績單中,令河津人民印象深刻的,是執勤一線風雨無阻的“奮戰”,是進村入戶幫扶脫困的“苦干”,是項目現場揮汗如雨的“實干”,是越艱難越向前的“擰勁”,是迎接挑戰敢爭先的“闖勁”,是攻堅克難不服輸的“拼勁”……
堅持黨建引領不動搖

黨建引領 固本強基
2020年,河津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強化黨建引領,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不斷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黨的建設與各項事業呈現同頻共振、互促共贏的良好態勢。
一年來,該市共開展主題宣講1000余場次,受眾24萬余人次;開展“6+”主題黨日活動9期,志愿服務5.6萬人次,為群眾辦實事好事3630件;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500余場,12萬人次參與,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集中清理整治,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全部突破5萬元。
一年來,該市認真落實治運興運強運和蹚出轉型發展新路的實施方案,制定29方面186項和6方面61條271項具體舉措,實施組織力提升六大工程,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14個,新擴建5個社區場所,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城市基層黨建水平。
加速集聚產業新動能

龍門焦化 提質增效
山西陽光集團安昆能源有限公司369萬噸/年炭化室高度6.78米搗固焦化項目加快建設,這是河津市堅持“項目為王”理念,推進產業整合升級的一個縮影。2020年,河津市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轉型升級和各項工作的總抓手,嚴格按照“一季一簽約、一季一開工、一季一觀摩、一季一考核、一季一通報”的“五個一”要求,實行“領導包聯、掛圖作戰、周周研判、壓茬推進、嚴格考核”工作機制,建成項目調度信息化作戰平臺,全力推進總投資219億元的60項重點項目建設,開工率達75%。對接中科院科技產業化網絡聯盟,充實完善河津“四庫”,謀劃專項債項目59個、新基建項目34個、中央投資項目25個。出臺20條“硬核”措施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深入開展“千人入千企”幫扶活動,解決企業問題35個,減稅降費4.3億元。

“六新”項目 加快推進
陽光集團369萬噸、龍門集團172萬噸焦化和宏達、華鑫源4座煉鋼高爐和轉爐等項目全部開工,中鋁山西新材料環保改造、制氧、余熱余壓發電等項目全面啟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邁出堅實步伐;成立津云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創新產業生態研究院,寶森科技智慧路燈項目投產運行,海創生活垃圾發電、龍清環保活性炭等“六新”項目加快建設,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呈現蓬勃態勢。在做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兩篇文章的同時,河津市還出資1億元設立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改性甲醇等新動能經濟,與紫光公司合作建設工業互聯網項目,不斷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積極融入黃河旅游板塊,加快推進龍門景區建設,呂氏磚雕入選山西省首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宏達轉爐 全速建設
出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100條》,284項事項實現100%“一窗受理”,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河津市全面系統深化改革,部署實施69項重點任務,探索實行建設工程項目“樁基先行”,組織“兩代表一委員”、企業家等社會各界代表評議營商環境,全力打造“耿小二”幫辦代辦服務品牌。大力開展平臺招商、產業鏈招商、借勢招商、全員招商,全年簽約項目45個,投資金額達340億元,招商引資工作名列運城市前茅。
聚力打好“三大攻堅戰”
2020年,河津市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好“三大攻堅戰”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持把“三大攻堅戰”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強化責任擔當,狠抓工作推進,著力補齊短板,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三大攻堅戰”,助力“十三五”圓滿收官。
脫貧攻堅

扶貧車間 生產正忙
堅持一個不少、一戶不落,把專注力放在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上,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全力做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精準脫貧任務圓滿完成。牢固樹立“交總賬”“軍令狀”意識,圍繞減貧防貧、易地搬遷、產業就業、干部幫扶、消費扶貧等重點工作,嚴格按照“兩不愁三保障”標準,深入開展對標檢點“十個清零”行動,國考反饋的6個問題、省考反饋的4個問題全部清零并通過提級驗收。120戶320名“兩類戶”已全部解除風險,剩余48戶75名貧困人口實現高質量脫貧。貧困戶人均收入達到10650元,超過6000元的標準線77.5%。
污染防治

旅游公路 生態廊道
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把注意力放在解決人民群眾關切的突出問題上,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污水處理 清流繞村
生態環境實現根本性好轉。扎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汾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排查整治入汾河口18個,汾河水質全部退出劣V類。10家企業完成VOCs泄漏檢測與修復,2家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新造林綠化2.3萬畝。全年空氣質量八項主要指標呈現“七降一升”向好變化,二級優良天數達到228天,同比增加77天,為近年來最好成績。深入開展露天石料開采加工企業整治,成立集中整治專項行動領導組,建立問題、任務、責任“三個清單”,明確治理時限、治理標準,不斷加快露天開采行業整合和修復進度,全力繪濃生態底色、筑牢生態屏障。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堅持底線思維、攻堅克難,把控制力放在腦中有弦、心中有數、手中有招、肩上有責上,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全方位提高防控能力。

治安巡邏 守護家園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扎實有效。深入開展“三零”單位創建,新建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舉辦大型普法宣傳活動5次,發放法治宣傳資料25萬余份,獲評省級法治文明示范村3個。河津市“零上訪”村(社區)占79.8%,企業單位達到99.9%;“零事故”創建主體99%達標;“零案件”村(社區)占64%。前瞻性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不良貸款率下降0.26個百分點。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打掉涉黑組織3個。出臺《禁毒工作攻堅戰實施方案》,打掉制販毒窩點7個,對33名禁毒問題責任人嚴肅問責。出臺《河津市決戰四季度、決勝全年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追究管理辦法》,對安全生產實行提級處罰,排查企業680余家,發現整改一般隱患3410條,行政處罰300萬元,堅決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有序推進信訪穩定工作,在重大時間節點上保障了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
奮力鋪就鄉村振興路

農民豐收 喜迎小康
城市中,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條條城市道路建成通車,一個個功能完善、綠樹成蔭的游園相繼落成……鄉村里,如詩如畫的鄉村美景令人陶醉,平坦筆直的鄉間小路交錯縱橫,干凈整潔的農家小院里歡聲笑語,一派和諧景象……

美麗鄉村 生態宜居
2020年,河津市圍繞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城市目標,堅持規劃引領,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完善城市設計方案,加速推進地上、地下空間一體化開發利用。堅持以項目為抓手,用工匠精神建設城市,108國道改線、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等項目開工建設;馨苑南路東延、龍門廣場提質改造、二號排水站改擴建、城市北部臺地生態修復等項目扎實推進;108國道黃河大橋山西段、209國道翻修改造、城市智能空氣凈化系統等項目建成投用。堅持以“繡花功夫”管理城市,加大城市精細化管理力度,深入推進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活動,扎實開展“兩下兩進兩拆”專項整治,新建街頭小游園8個、城市公廁6個、停車場2個,新增城市綠地20萬平方米,全面提升城市的承載力、輻射力和帶動力。

和平農場 小麥豐收
振興鄉村產業、改善人居環境、提升治理水平……鄉村與城市同建同發展的步伐從未停歇,趙家莊鄉北里村等14個村高標準農田建設、小梁鄉西梁村等5個村土地整理、13個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項目、糧食中心庫1萬噸收納倉項目、牧原集團一期年產35萬頭生豬養殖一體化項目等一系列民生項目的順利實施,讓鄉村振興的曙光映照在村民的臉上,全年糧食總產1.9億公斤,完成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16.8億元。同時,堅持“清、拆、改、種、建”五治并舉,大力實施“二評、二治、三改、三建、四化”14項建設任務,重點打造30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通過以點帶面、連線成片,形成南北兩個美麗鄉村集中片區,實現“一村一景一故事”。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二期工程為牽引,在全省率先統籌解決上下水、改廁、清潔取暖等難點問題。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季”活動,實施209國道環境綜合整治和高速西口改造提升,拆除違規違章建筑300余處,清理各類垃圾1.3萬余噸。

連伯韭菜 助農增收
合力筑牢疫情防控墻

一線戰疫 英雄歸來
2020年春節,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河津市堅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圍繞“兩查一不動”工作重點,部門聯動、合力攻堅,形成了市鄉村三級聯動、嚴防嚴控、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防控體系。
“大考”之時,方顯過硬作風。“作為共產黨員,關鍵時刻必須帶頭沖在第一線”“我是黨員,我先上”“哪里有需要我們就去哪里”……5200余名黨員主動請纓,始終沖在隊伍的最前列,筑起了一座座“紅色堡壘”,讓黨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高高飄揚。

津華暉星 口罩下線
面對疫情“大考”,河津市黨員干部帶頭堅守、筑強堡壘,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廣大醫務人員白衣執甲、無畏向前,用生命守護生命;公安民警聞令而動、嚴防死守,用忠誠踐行諾言;干部職工、退役軍人、社會各界,用“抗疫有我”的主旋律,奏響了心手相連的大合唱,展現了龍門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砥礪前行的偉大精神。
實干繪就幸福新畫卷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龍門村民 喜領分紅
順民心,厚民生,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時代卷軸上,辦好民生實事、增進民生福祉是一條貫穿始終的重要脈絡,河津市堅持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托住民生底線,把民生問題當大事做、往實處做、盡全力做,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2020年,河津市全力推進50項民生實事綜合項目,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持續發力,實驗小學教學區和第四初中教學區投入使用,第五小學和城南教學區維修改造及配套設施建成投用,衡水五中河津實驗學校項目進展順利;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公立中小學校安裝725個智慧黑板和多媒體一體機,有效滿足學校教育現代化需求;積極與清華大學合作,引入先進的教育資源和模式,拿出470萬元重獎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高考二本以上達線學生1829名,高考成績再創歷史新高。加快建設健康河津,河津市人民醫院“三乙”創建進入沖刺階段,河津市中醫醫院門診住院樓建設項目進展順利。23家養老機構實現醫養結合全覆蓋,共為648位9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發放高齡補貼68萬余元。龍門、城北、杜家溝等村發放年終分紅款,不斷增強村民幸福感和獲得感。結合“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全力推動產教融合,開展技能培訓,共培訓7464人,讓“人口紅利”變為“人才紅利”。

第四初中 投入使用
如今,在廣闊無垠的古耿大地上,從城市到農
村,無論是項目建設一線、企業生產車間還是建筑工地、鄉間田野,干部群眾抓項目、搞建設、謀發展的熱潮滾滾而來,一個個工業項目、民生工程、致富產業加快推進,給河津高質量發展奏響了激越雄渾的“樂章”。
迎接新時代發展大潮,如何應對新挑戰、把握新機遇,一道道“考題”擺在眼前。2021年,41萬龍門兒女將繼續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以堅如磐石的決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乘勢而上、奮勇爭先,率先蹚出一條縣域經濟轉型發展新路,努力實現“產值過千億、經濟回百強,轉型出雛型、奮斗創輝煌”,為運城打造“三個強市”、構建“三個高地”作出河津貢獻。
本版策劃 薛俊杰
文圖整理 李壯國 史甜甜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