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1-28
1月26日,雖然還是寒冷的五九天,在新絳縣橫橋鎮堡里村240口人的心里,卻已充滿著春天溫暖的氣息。這里有天氣回暖的因素,更主要是村里的土特產迎來一個銷售高峰。
村委會大院里,堡里村黨支部書記王衛平和幫扶工作隊員薛海瑞把晾曬好的粉條裝進精美的包裝盒里。王衛平滿面笑容地說:“縣里的扶貧超市要把我們村的純紅薯粉條投向春節市場,我們已準備1000盒,每盒兩公斤賣50元。”
“我們的紅薯粉條,色澤好、口感好、營養價值高,久煮不爛,作為新絳縣的扶貧產品,已經銷售半年時間了,深受消費者的喜愛。”薛海瑞邊裝箱邊介紹說。
村里的蜂堡專業合作社,注冊的“絳堡”商標蜂蜜,銷路很好,北京和蘇州的客戶還在網上訂購這款蜂蜜。王衛平說:“我們的‘蜂王漿’每斤能賣到150元,油菜花粉蜜每斤40元,一般蜂蜜也賣到了每斤25元。”貧困戶王小拴養了80多箱蜜蜂,年產蜂蜜3000余斤,年純收入可達3萬余元,成為村里脫貧攻堅的典型代表。
堡里村四面都是深溝,村子形似孤島,秦王李世民東征時看中了這里與世隔絕的自然條件,在此練兵習武,因此,這里被稱為秦王堡,著名的《秦王點兵》鼓樂即為此間軍中所作。由于該村地處偏遠,條件落后,全村有79戶,就有34戶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被定為省級貧困村。
2016年堡里村摘掉貧困帽子后,為確保貧困戶有穩定的收入,脫貧不返貧,村委會和扶貧工作隊協調流轉溝壑土地300余畝。通過大戶統一種植經營管理,貧困戶入股分紅、優先務工等辦法,有效增加了他們的收入。
縣統計局工作隊駐村幫扶后,隊長王剛剛多方籌集資金,硬化了村內主街道和部分田間道路,配套栽植了700米綠化植物,村里的面貌一下子發生了改變。隨后,王剛剛帶領工作隊打了兩眼深井,安裝了變壓器、配套了電網線路等等。村民的生產生活用電、用水等問題,也得到徹底解決,500畝耕地也變成水澆地,解決了花椒、油桃、油菜等澆地難問題。
“去年,我們投資37萬元,建設了占地12畝的日光溫室大棚,大棚里移栽的優質油桃樹已經有4年樹齡了,今年就能見到效益,我們村在溝里栽的300畝花椒樹也已進入盛果期,村里還產紅薯、山楂、油菜……”介紹起村里的產業,王衛平如數家珍。
“堡里村有秦王點兵的擂鼓臺和祖師洞遺址,還有保護完好的1400年的古槐,都是發展鄉村旅游不可多得的有利條件,我們村還要抓住好時機,發展旅游業。”圍上來的王振安等10位村民也爭相說著。
走進村溝的3個超大型油桃大棚里,只見溫度計上的刻度已達27度,使人頓感溫暖如春。縷縷冬陽透過大棚頂上的塑料膜,穿過樹的縫隙,照在油桃樹的枝丫間,不經意間發現每棵樹的枝丫上已吐出紅色花苞,點點花苞染上了紅暈,如霞如火如詩。
堡里村的春天,似乎早早地來到了。(衛世新)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