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1-15
記者 鄭 菲

近期,國內多地出現多點、零星、散發新冠肺炎病例,個別地區突發聚集性疫情。隨著春節臨近,我市的人員流動性加大,來運返運人員增多,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我市也隨即進入戰時狀態。目前我市防疫舉措落實得如何?返鄉人員監管是否到位?近日,記者就這些問題進行了實地了解。
嚴格落實防疫舉措

1月9日中午,在餐飲店、酒店等比較聚集的條山街,記者看到,大多數餐飲或賓館外的顯示屏上不斷滾動著“戴口罩、測體溫”等防疫提示。
記者走進一家餐館,經工作人員測量體溫、查驗行程碼并做好信息登記后,進入到餐館內。此時的餐館內,僅有一桌正在用餐的顧客,服務人員在送餐時都佩戴著口罩,并且在餐桌上放上公筷供顧客使用。
記者隨后走訪多家餐飲店。在鹽韻石餅村飯店,相關責任人告訴記者,在做好基礎防疫工作基礎上,該飯店降低了就餐人數密度,在能容納10人的桌子上僅安排5人就餐,并成立專業采購團隊,負責食材的洽談采購,保障食材質量。
建國飯店是一家接待全國性客戶較多的酒店。記者了解到,在疫情期間,該酒店要求入住的顧客必須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碼,測量體溫,走專門樓層通道,有感冒癥狀的客人不得入住。針對酒店員工,要求盡量待在本地,非必要不外出,沿途停留都要報備。在食材采購環節,不采購進口冷凍食品,并不定期對食品進行抽檢,對跨省份的食材進行二維碼防疫追蹤,保證食品安全。
除了酒店、餐飲店,記者走訪我市多個商場、超市發現,有多個入口處的商超目前都規劃成一個入口,并在入口處有專人對顧客測量體溫,提醒顧客佩戴口罩,查驗行程碼。許多商店、小餐館等在門口也張貼了“戴口罩”“測體溫”等提示,以及行程碼掃碼標識。
王女士在星河廣場經營著一家嬰兒輔食店,在接到商戶服務部通知后,第一時間增加了體溫測量工作臺,張貼了行程碼掃碼標識,配備了消毒液和消毒記錄表。
“每天進店第一件事就是先通風消毒,尤其是店鋪中的衛生死角。我們店主營的是嬰兒輔食,許多是從廠家郵寄過來的,為保證顧客拿到安全的產品,剛到貨的產品都要一一消毒。”王女士告訴記者,“嬰兒產品不同于其他商品,消毒工作必須認真、仔細,在疫情防控關鍵期,不僅要保證顧客在安全的環境中購物,更要保障顧客購買的產品是安全的。”
加強返運人員管控

“如果有從中高風險區回來的親友及鄰居,盡量勸阻其不要返運,就地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如已返運,不得外出,務必第一時間與社區聯系報備……”這是鹽湖區恒澤園小區張貼在樓宇門外的通知。
除了張貼通知,該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在業主微信群不定期發送疫情相關內容,并在小區門口用廣播形式播放疫情防控通知。
記者從多個小區了解到,為加強防護,嚴格小區管理,監管人員流動,物業封鎖了多個出口,僅留一個出口,并要求進入小區的人員測體溫、查驗行程碼。
北城辦學苑花都社區管轄4個小區,5000戶左右居民。為做好返運人員管理,該社區通過掛條幅、張貼通知、播放音頻等多種形式提醒告知返運人員第一時間到社區報備。
該社區主任張慧琴說:“社區作為防疫第一線,不僅要做好防疫宣傳,提高社區居民防護意識,還要做好返運人員的核查登記。為方便居民申報,我們在小區樓宇門和物業管理處張貼了社區聯系方式,并在各小區的物業群里推送‘學苑花都社區省外返運人員報備表’微信小程序。省外返運人員只要點開這個微信小程序就可以填寫報備表。報備表里包括了返運人員的基本信息以及出發地、乘車方式、入運時間、核酸檢測報告、行程碼等信息,居民登記后,居家隔離期還要每天早晚報告自己的體溫。”
搭起帳篷,建立監測點,安排值班人員對進村的人員做好信息登記和測量體溫,排查登記外省返運人員……最近,鹽湖區龍居鎮各村干部正一一落實防疫舉措。
“農村防線作為防疫的重點,容不得半點馬虎。除了做好防疫知識和防疫要求的宣傳、環境消殺工作等基本防疫舉措,重點是嚴格排查登記外省返鄉人員。針對外省返鄉人員,通過村組長、村醫、村干部、區疾控中心醫務人員、包村干部包聯一個返鄉人員的‘五包一’政策,嚴格重點人群的監管。在監管中,不僅要做好體溫測量登記上報等工作,還要給予這部分人心理疏導和生活關懷。”龍居鎮副鎮長陳酈說,“現在大多數村民防疫意識都比較強,能積極配合各項工作,我們也能第一時間傳達落實上級要求,做好農村防護。”
自覺做好個人防護

一位要上車的乘客因口罩沒戴好,司機給予提醒,乘客戴好口罩后上車。途中,司機及時制止了坐在前后位置攀談不止的乘客……這是1月9日,記者在開往市區的7路公交車上看到的一幕。
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要佩戴口罩,去往超市、商場、飯館等需佩戴口罩,測體溫,查看行程碼,學生進校門時要佩戴口罩,測量體溫,市民購買感冒類藥品時要實名登記……如今,在公共場所、大街小巷,市民出行要佩戴口罩、測量體溫已經是大家的共識,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一米線”等防疫舉措也成為許多人的生活習慣。
打開微信,掃描張貼在店鋪外的行程碼,工作人員查驗過并測量體溫后,市民李奶奶進入到超市。她說:“現在去哪里都需要看行程碼,沒有也不方便,我就讓孩子教我怎么用行程碼和健康碼,學幾天就會用了。”
正在選購蔬菜的市民樊先生告訴記者:“公共場所人員復雜,環境又比較密閉,我現在買菜都是挑人少的時間段,每次來了都會多買一些蔬菜水果,盡量減少去人流密集場所的次數。”
接單、取餐、送餐,外賣小哥小扆戴上口罩、測量體溫、登記后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最近去飯店的人少了,許多人選擇定外賣。在取餐時商家要看行程碼,給顧客送餐時許多小區也要看行程碼并登記。”小扆說,“作為一名外賣騎手,每天要接觸許多人,戴口罩,測體溫,關注自身健康狀況,這些措施要做好,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顧客負責。”
距離春節還有近一個月時間,回家過年也是許多在外學習、工作人員的習慣。然而,返鄉意味著大規模人員流動,將使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面臨新的考驗。為減少人員流動,降低疫情傳播風險,疫情當前,建議廣大在外人員就地過年,非必要不返鄉,為家鄉防疫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建議本地居民減少聚餐、聚會,不串門,少去人員密集場所,做好自身防護。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只有每個人提高防疫意識,不盲目樂觀,不放松警惕,養成戴口罩,少聚集,勤洗手等良好習慣,做好自身防護,才能筑牢防疫堅固防線。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