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1-06
記者 孫 雄
近段時間,我市開展區域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評價指數測評工作,助推我市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向常態化、長效化、項目化轉變,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向農村領域延伸,引起全市上下的廣泛關注。開展全市區域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評價指數測評工作的意義和主要內容是什么?測評結果是否具有權威性?各縣(市、區)存在哪些優點和不足?日前,市文明辦負責人就全市區域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評價指數測評工作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問:開展全市區域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評價指數測評工作的意義和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運城市區域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評價指數》是新時代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大膽嘗試,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貫徹執行《中共山西省委關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的實施方案》的生動實踐。近年來,我市在中心城區開展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城市交通、城市面貌、城市環境顯著改善,市民素質明顯提升,而各縣(市、區),特別是廣大村鎮、街道、社區、企業,在基礎設施、活動開展、體制機制等方面相對滯后,是文明城市創建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短板。此次區域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評價指數測評工作的對象就是各縣(市、區),評價內容主要是綜合各縣(市、區)特色優勢科學設計,可補齊各縣(市、區)精神文明創建的短板,實現我市精神文明創建全域覆蓋。
《運城市區域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評價指數》是針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短促突擊、缺乏載體、應付檢查、貼近生活不夠,特別是各縣(市、區),包括街道、農村、社區、企業存在明顯短板的現狀而提出和制定的。評價指數以城市精神、生態文明、市場文明等關鍵指標為評價內容,從指導思想、評價內容、評價方式、結果運用等各個環節思想性強、時代味濃、富有地域特色和實踐特點,而且將部門考核、實地測評、問卷調查和專家評判綜合打分有機結合起來,很大程度有效解決了精神文明建設說起來重要、干起來不要,精神文明建設是虛活、不如抓項目實惠等錯誤思想;很大程度上有效解決了精神文明建設創建內容抽象、創建方式和考評考查缺乏系統性和操作性等深層次問題。
問:《運城市區域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評價指數》是個怎樣的起草過程?評價方式有哪些?
答:全市區域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評價指數測評工作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在全國沒有先例可循。市文明辦經過長期論證、調研,最終形成“山西省運城市區域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評價指數”,并確定了評價統計、發布流程等。
2019年4月至9月,中國倫理學會召集十余位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理論專家、文明城市指標設計專家以及大數據技術專家,耗時5個多月,在全市13個縣(市、區)進行了深入調研,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7月,在北京召開運城市精神文明指數體系專家論證會,經過集中討論、反復修改、幾易其稿,10月,我市正式出臺《運城市區域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評價指數》。中央文明辦、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對此高度關注。
《運城市區域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評價指數》以信息系統、網絡平臺、紙質材料及現場觀測為評價數據獲得渠道,以統計學工具進行計算的“百分制”綜合評價為評價標準,立足我市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總結提煉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形成的各項典型經驗,借助信息技術建立各縣(市、區)精神文明發展要素模型,測量、跟蹤、評估和提升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據此進行評價、排名和發布,以設立和發布《運城市區域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文明指數》為杠桿,全面探索全域精神文明建設激勵機制,推動運城市建立文明創建常態長效機制,推動實現全市“兩個文明”比翼雙飛新局面,向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事業交一份“運城答卷”。
在部門考核中,我市借助大數據平臺,實現實地測評常態化、材料上報常態化、數據管控常態化,并對各項關鍵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和歸類,直觀呈現各縣(市、區)的總體態勢;專家綜合評價、實地測評環節,邀請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文史領域學者、教師代表等組成專家組參與評價指數考核,并授權相關第三方機構,在各縣(市、區)分別隨機抽取了若干名群眾進行問卷調查,根據收集的信息再進行統計、分析……一系列措施為深層次綜合分析評估及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確保了考核過程和結果公平公正。
問:區域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指數測評工作中各縣(市、區)的優點與不足在哪些方面?下一步將如何完善此項工作?
答:通過測評發現,各縣(市、區)在組織領導方面進一步加強,城鄉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進一步豐富,志愿服務活動方面進一步拓展,城市基礎設施方面進一步完善,城鄉環境秩序方面進一步提升,群眾滿意度穩步提高。
鹽湖區突出問題導向,重視環境治理,加快推進小街小巷提檔升級、建設改造,最大程度方便群眾出行;圍繞城市管理提升,集中治理食品安全、醫療衛生、交通秩序、社會治安等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塑造了良好城市形象。河津市創建機制相對完善,精神文明創建效果初顯,多所學校創成省級文明校園;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有效推進,創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獲得省級表彰;重視志愿服務工作,志愿者注冊率、志愿服務活動量成績優異。萬榮縣重點抓村鎮治理,解店鎮、王顯鄉范家村分別創成省級文明鎮、村;群眾文娛活動常態化,涌現出全省知名的群眾業余文藝團體;新鄉賢文化、移風易俗、鄰里關系改善等工作成效顯著。
全市縣域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也存在發展不平衡的現狀。部門考核分數差距較大,是影響綜合得分的最核心因素。大數據平臺顯示,鹽湖區部門考核為72.32分,主要體現在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為5.59%、12315維權案件辦結率為92.70%、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為30.06%……與各縣(市)相比占比較高,人均圖書消費數量、提供殘疾人士婚配和就業率等評價指標也排名靠前。而有的縣部門考核為53.21分,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為0.0025%,贍養老人案件發生率、人均圖書消費數量等也比較低;部分鄉鎮、村無正規專門的文化體育活動場所、文化活動室,或設施不齊、設備老化,無法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公共服務、健康服務、教育服務、平安建設、志愿者及殘疾人關懷水平等也無建樹;宣傳不到位,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不高,問卷調查中多數群眾認為,現在搞的是市場經濟,就是要想方設法多掙錢,精神文明建設無足輕重,這些都是導致部分縣綜合得分落后的主要因素。
總之,全市區域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評價指數就是“讓數據說話”“讓結果說話”。通過此次測評工作的有效實施,補齊各縣(市、區)精神文明創建的短板,實現我市精神文明創建全域全覆蓋。綜合第三方實地測評、問卷調查和部門考核、專家分析結果,進一步加強《運城市區域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評價指數》的執行力度,落實縣(市、區)動員市民參與創建的責任,提升知曉率、支持率。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突出工作重點,確保每一個指標都能高質量達標。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任重道遠,還需持續加力,久久為功。我們相信,只要下定決心、堅定信心,攜手參與、共同努力,明天一定會開出燦爛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