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12-19
記者 馮革才
戶外寒風凜冽,室內溫暖如春。
近日,在夏縣供港蔬菜種植基地的科技培訓室,蔬菜專家正在為認真求學的種植戶傳授管理新技術。同一天,萬榮縣的果業專家也在為專業合作社社員講解果品優質生產技術。
這些農業專家是我市開展農技人員技術增值服務合理取酬的簽約專家,目前有178名簽約農業專家或技術員活躍在鄉村一線,為農企、農民送來現代農業增收的“法寶”,受到廣大農民好評。
為破解農業技術服務瓶頸制約,打通基層農技推廣“最后一米”,我市在全省首家出臺了《運城市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在崗開展技術增值服務合理取酬的實施意見》,允許全市各級各類涉農事業單位的在編在崗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在履行好本單位崗位職責的前提下,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技術增值服務,并按有關規定合理取酬。此舉充分調動了我市農業科技人員切實服務農業發展的積極性。
改革釋放活力,創新引領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強市,需要農業科技支撐,2019年以來,我市通過技術增值服務合理取酬制度改革,進一步健全了農技推廣體系,打通了農業科技推廣應用“最后一米”。夏縣萬畝供港蔬菜種植基地的涉農企業,正是這項制度改革的直接受益者。
夏縣世邦農業供港蔬菜基地主要種植遲菜心、上海青、芥藍等蔬菜,對種植環境要求極高,受當地溫度以及土壤條件影響,今年5月基地出現了嚴重的病蟲害。在夏縣農業農村局技術團隊的幫助下,通過增加有機肥的使用量改善土壤,并積極實施生物防病,以此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率。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供港蔬菜基地的病蟲害得到控制。僅此一項,該公司減少近100萬元損失。
該公司負責人趙興告訴記者:“出現嚴重的病蟲害這種情況后,市縣兩級蔬菜站、科教站專門派出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協助公司技術團隊解決問題。”
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在崗開展技術增值服務合理取酬,是激發農業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政策性變革,全市農業科技人員徹底打消了合理取酬顧慮,發揮專長,助農增收,實現雙贏。
夏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裴青菊說,我市出臺了這項政策后,對于農業技術人員來說是一項惠民利好政策。作為技術人員,崗位就應該在田間地頭,技術人員服務于基層一線,不但給企業帶來新的市場信息、國家惠民政策,讓他們隨時了解農業的發展方向和市場需求,而且理論結合實踐,還將不斷提高業務水平,特別是在政策允許范圍合理取酬,增加了下鄉技術員收入,進一步發揮了農技人員最大的技術優勢。
山西晉星集團是一家集畜禽飼料、研發生產、肉雞養殖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民營企業。為了進一步提高養殖公司的成活率,該企業積極與夏縣畜牧獸醫發展中心對接,聘請專業人員來企開展專業技術服務、替抗養殖、檢疫檢驗,雙方簽訂服務合同,每年支付相應的服務報酬。
“多年來的知識有了用武之地,也為企業解決了一些技術上的難題,自己也得到了一些合理合法的報酬,這個政策對我們技術人員非常好。”夏縣畜牧獸醫發展中心中級獸醫師衛春來說。
像夏縣世邦供港蔬菜基地和晉星集團一樣,目前全市農業科技人員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簽訂服務協議178人,服務不同類型企業124家,按照1:9、2:8等不同比例,農技人員預期增量分成平均3000元,共計33.51萬元。
“通過一年的探索實踐,目前已初步建立了農技推廣增值服務機制,農技人員的業務素質、服務能力、服務效率顯著提升,農技推廣服務的供給數量和質量明顯提高。目前,此項工作已位居全省第一方陣。”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薛艷麗說。
就如何推進農業科技人員在崗開展技術、增值服務合理取酬改革,我市高位推動抓改革,政策宣傳抓落實,嚴格按照省農業農村廳“六個一”工作要求,組織專人定期對各縣(市、區)改革推進情況進行督查指導,建立聯絡人制度,實行一月一調度,一季一督查。同時,制訂方案抓考核,以百分制標準強化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讓典型引領示范,使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細化農技人員增值服務作出貢獻的政治待遇、職稱待遇等政策依據,暢通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的有效路徑,積極為全省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提供運城模式。”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蘇麗紅如是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