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0-12-09
運城晚報訊 近日,鹽湖區安邑歷史文化研究會一行前往夏縣師村考古發掘現場和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基地觀摩考察。
師村遺址位于夏縣裴介鎮師村西北約1公里處的青龍河故道河曲地帶。自2019年6月起,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運城市文物工作站等單位進行了聯合調查與發掘。他們挖掘出的4枚石雕蠶蛹將申報2020年國家考古十大發現。
師村遺址發現的仰韶早期聚落遺址,距運城鹽池直線距離約7公里,是目前大規模發掘的距離運城鹽池最近的仰韶早期聚落遺址。而此次發現的石雕蠶蛹,距今約6000年歷史。形狀如棗核大小,呈淺褐色,上面刻有條狀花紋。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的師生,曾參加過三峽建設的考古挖掘。此次在夏縣師村遺址,挖掘考古面積約5000平方米,他們硬是手工一篩一篩地將土過濾,從中篩出4枚花崗巖石雕蠶蛹和數萬片五彩陶片。
它的發掘出土,為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于1926年在夏縣西陰村發掘的半枚人工切割的碳化蠶繭提供了例證。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教授方啟說,從這些發現可知,在距今6000年前,位于運城盆地的夏縣很可能已經有了人工養蠶、繅絲行為。這為嫘祖養蠶的傳說又增添了新的物證,同時也為繅絲起源與傳播等問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武安亭)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