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11-27
從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到現代化多媒體設備、網絡教學;從泥土地、磚瓦房,到高標準教學樓、塑膠操場;從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到邁向均衡發展、特色發展、優質發展新臺階,學生逐漸從“有學上”轉變為“上好學”……
“十三五”期間,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斷探索教育發展之路,均衡優化教育資源,辦學條件持續改善,隊伍建設成效顯著,教育地位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教育事業“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任務和目標圓滿完成,人民群眾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的獲得感明顯增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提升。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拉伸,屈蹲,伸展,好!再做一遍!”近日,在運城市海倉學校漂亮的塑膠操場上,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上體育課。該校四年級學生李斯雨說:“我們學校特別漂亮,離我們家很近,我在這里學會了彈吉他和鋼琴,學習成績也得到了穩步提高。”同學雷梓萌高興地說:“老師對我們像‘媽媽’一樣,我愛她們……”
運城市海倉學校校長趙玉芳告訴記者,學校硬件一流,就要有一流的教學與之匹配。近年來,該校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積極謀求內涵發展,精心打造辦學特色,在深化教育教學常規管理的基礎上,為了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發展學生個性特長,提升學生實踐能力,開設了包括合唱、足球、繪畫、英語等在內的20余個項目的興趣活動課,進一步激活了學生的發展潛力,促進了學生的多元發展,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位和質量,用實際行動兌現“特色亮校”的莊嚴承諾。該校學生家長胡開平說,學校環境優美,教育質量滿意,尤其是讓家長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讓家長根據自己的職業給孩子講一講各行各業的知識和外面的故事,拉近了家校的距離。
運城市海倉學校成立于2013年,是一所市直公辦小學,位于中心城區人民北路四季綠城小區內,在硬件設施、師資力量、管理服務、特色建設等方面堪稱一流,是我市為了解決中心城區辦學均衡、滿足市民需求而開始的教育布局,拉開了我市城鄉教育高起點辦學、科學規劃、精細管理、內涵發展的優質辦學大幕。
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全面改薄”等一系列惠民工程,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通過學校布局調整、城鄉一體化建設等措施,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縮小城鄉差距;加大中心城區學校建設力度,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模式改革,將全市每一所學校都打造成高品質的學校。
“十三五”以來,中心城區新建中小學校和幼兒園38所(公辦15所、民辦23所),總投資20億元,占地5404畝,新建學校數量占到目前學校總數的15%,增加學位3.7萬余個。近年來,我市加大硬件投入力度,持續擴大中心城區學位供給,大運小學、大運幼兒園和運城幼師高專金海灣幼兒園于2019年9月順利投用,運城市第五幼兒園和運城市人民路學校分校及附屬幼兒園正式開工建設。2017年5月以來,全市新建中小學校和幼兒園99所,增加學位48685個,基本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我市大力實施鄉村寄宿制學校改造工程,全面推進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投資7億余元,覆蓋13個縣(市、區)和1所市直學校,涉及項目學校575所,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積、生均食堂面積、生均廁所面積、寄宿生生均宿舍面積均達到省定標準。教學儀器、信息化設施、圖書、體育場地等全部達標,切實滿足教學需要。農村小規模學校智慧教育、網絡教育全覆蓋,優質教育資源實現互通共享。全市義務教育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的辦學條件差距進一步縮小,鄉村學校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城市擠、農村弱”的現象得到極大緩解。
全市教育信息化得到全面升級。全市信息化基礎設施投資5935萬元,配備創客教室10間、錄播教室147間、電子白板402套、平板電腦1100臺、計算機2264臺。縣級教育城域網建設投資4602萬元,采取自建、托管、租用等方式,實現了萬兆到縣、千兆到校、百兆到桌面。運城市智慧教育云平臺升級架構到百度云,為4.2萬名教師和40.8萬名學生開通了“學習空間”,開通率分別達到92.4%、93%。我市于2019年成功入選“智慧教育國家示范區”創建區,省級數字校園建設工作和智慧教育二期工程扎實推進,智慧教育政府保障體系基本建成。
從城鄉均衡到全面提升
“我是快樂的小精靈!啦啦啦……”在運城市幼兒園中班教室里,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跳著歡快的舞蹈。老師李娜告訴記者:“讓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這既是我們的教學理念,也是市幼兒園的辦學宗旨,孩子們在這里發揮天性、自然成長、快樂幸福。”
運城市幼兒園是我市幼教方面的龍頭學校之一。近年來,該園提出從“幼有所育”到“幼有優育”的辦學理念,受到社會各界和家長好評。作為優質幼兒園,該園積極對接,片區聯動,幫助其他幼兒園尤其是鄉村幼兒園老師提高教學水平。另外,在市區兩級的大力支持下,市幼兒園以該園為主園,以鹽湖區的3所農村園為分園,積極組建了運城市幼兒園教育集團,確保鄉村留守兒童共享教育發展優質成果,讓農村幼兒享受到和城里幼兒一樣的優質教育。
2017年,全市13個縣(市、區)在全省率先高標準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達標驗收,義務教育由普及進入基本均衡發展階段,目前正在邁向優質均衡發展的新階段。5年來,我市通過組織交流了校長、教師1.2萬余名,城鄉學生共享優質的教育理念、師資水平,全市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的優秀率超過90%,廣大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近年來,我市學前教育辦園模式改革和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改革持續縱深推進。扎實開展“規范辦學年”教育治理行動,中小學招生、教育教學管理規范有序,高中借讀全面禁止,校外培訓機構整治更加有力,資助工作平穩有序,師德師風教育扎實開展,中小學亂收費現象基本消除,平安校園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校園安全事故頻發現象得到基本遏制,全市貧困家庭適齡兒童“上學不愁”得到進一步保障。在全省率先開展公辦非寄宿制小學校內課后服務,有效解決了群眾關心的小學生“放學早、接送難、無人管”的問題,受到群眾好評、社會稱贊。教育扶貧取得顯著成效,全市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均為100%,初中入學率100%,鞏固率達99.8%,無一名學生因貧困而輟學。
從特色育人到全面育人
“我最喜歡課外勞動了,不僅放松身心,而且增長了許多農業知識,還體會到了農民伯伯的辛苦和糧食的珍貴。”市實驗中學初二學生史一民說。
2017年,市實驗中學在市區給學生物色了一塊面積近10畝的勞動基地,責成專人負責,招募了生物教師和經驗豐富的“菜農”現場指導,認真策劃,制定課程計劃,固定參與勞動學習的班級,成立了“運城市實驗中學少年農學院”,供全校4000多名學生輪流勞動學習。3年過去了,孩子們不僅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而且還愛上了田間的體力勞動。更重要的是,他們對勞動有了新的認識,把平時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和做人的道理與勞動結合起來,奠定了學校提升勞動教育質量的基礎。該校勞動實踐課的開展也助力學生步入人生大課堂。
該校校長趙克恭告訴記者,開展勞動實踐教育只是學校課改的一小部分,從特色教育到全面育人是學校不斷追求的育人目標。通過近5年來發展改革,市實驗中學教師有勁頭、學生有活力,形成了良性的校園氛圍,激活了學校教育,提升了教學質量,在2020年全市中考中取得了喜人成績。
“十三五”期間,我市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開齊開足德育思政課,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不斷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真正讓學生身體、心理“雙健康”。5年來,該校思政工作“三支隊伍”力量不斷強大,通過家長學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推廣家庭教育經驗,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同時,發揮家長委員會作用,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和教師評價,切實形成良好的家校教育合力。
我市狠抓素質教育,注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全市學校體育、藝術和衛生工作進一步加強,“陽光體育運動”全面實施,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明顯回升。“十三五”期間,我市素質教育碩果累累。持續開展市級并參加省級、國家級“學憲法講憲法”演講比賽;空軍招飛錄取人數持續位居全省第一,被中部戰區表彰為招飛工作先進集體;小學生拼音報社多次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為“全國百強報刊”,被省委宣傳部評為“十大閱讀推廣機構”;運城市文化藝術學校學生先后在第21屆中國少兒戲劇小梅花薈萃活動中奪得兩枚“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金獎”,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榮獲“藝術專業技能(戲曲表演)”項目一等獎,實現了運城市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的歷史性突破。
“‘十三五’即將結束,‘十四五’揚帆在即。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運城教育人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砥礪奮進,攻堅克難,大力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教育內涵發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市建設,使‘入園難’‘擇校熱’‘大班額’等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緩解,使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敬的職業,讓人民群眾從教育中收獲更多的幸福感、滿足感。”市教育局局長李明說。(李宏偉)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