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11-18
記者 張君蓉 通訊員 原繼紅
河津市小停村、寨上村、新興村是國家稅務總局河津市稅務局的幫扶村。近年來,在該局強有力的幫扶下,3個村在產業發展、村容村貌、軟硬件設施等方面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小停村抗日紀念館修葺一新,老年日間照料中心設施齊全,所有主巷道全部安裝了路燈,村中心南北主巷道全部綠化硬化并增設了下水道,村里的6個貧困戶人均年收入突破7000元……
寨上村的主巷道硬化綠化亮化工程全部完工,村黨支部活動中心改造完成,村級衛生所、便民服務超市、蓄水池等基礎設施相繼投用,6個貧困戶均于2019年年底完成脫貧任務,最好的一戶人均年收入超過3萬元。
新興村投資近30萬元的集中供水工程全部投用,主巷道硬化綠化亮化全部到位,50余畝的皂角林郁郁蔥蔥,4個扶貧花卉大棚競相爭艷,主巷道下水管道、村北污水處理工程相繼完成,32個貧困戶全部提前脫貧。
說起各村的變化,不管是村里的群眾還是干部都贊不絕口,對河津市稅務局駐村扶貧工作隊的贊揚也是一點不含糊,說他們是帶著真感情、用著真手段、求著真效果來的,“不達目的,決不收兵”。
找問題 治貧“根”
別看現在幫扶成效好,剛到幫扶村時,進駐包點村的扶貧工作隊心里可沒少“打鼓”。雖然局里給了大方針,要求精準扶貧,扶到點上。具體怎么干?工作隊心里還是沒個底。這時候,該局黨委書記、局長趙晉的一句話為扶貧工作指明了方向——“只有精準把脈,才能對癥下藥。”
是啊,扶貧不是簡單地給錢給物,而要找到癥結,剔除窮“根”。要做到這些,首先要知道老百姓心里想什么盼什么,扶貧重點在哪里,難點是什么,優勢怎么發揮,短板怎么補齊。這些必須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來不得半點馬虎。
為把準扶貧脈搏,該局黨委班子帶領扶貧工作隊先后十余次來到小停村、寨上村和新興村,同村“兩委”班子、村民代表座談,詳細了解各村的基本情況和駐村工作設想,共同研究發展大計。駐村扶貧工作隊與村干部配合,深入各村逐戶走訪,掌握基本情況,從收入多少到房子質量,從生活狀況到身體狀況,從出行到吃水,從子女上學到打工就業,一一詢問,貧困戶的經濟收入、貧困原因等都記在了扶貧工作隊的日記本上。
經過反復的調研、商討,制約3個貧困村村級發展的“主要病因”找出來了——基礎設施差、產業發展滯后、致富沒門路;44個貧困戶貧困的“綜合因素”確定了——家庭突遭變故、年老體弱身殘、沒有就業門路、不會多種經營。
壯隊伍 穩“后盾”
問題找出來了,怎么幫扶?河津市稅務局給出的答案是“全員攻堅”。
為加強對脫貧攻堅工作的組織領導,河津市稅務局專門成立由黨委書記、局長掛帥的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確定了“全員攻堅”的工作思路,局主要領導總負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股室搞配合,駐村工作隊抓落實。
該局黨委把脫貧攻堅工作納入全局工作目標考核范圍,同稅收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脫貧攻堅工作,聽取駐村扶貧工作隊的村情民意和工作匯報,積極為扶貧工作隊出主意、指路子、教法子。
調整充實駐村扶貧一線人員,為脫貧攻堅工作奠定力量基礎。該局克服稅收任務大、人員緊張的壓力,今年年初又選派了兩名責任心強、工作經驗豐富的骨干充實到駐村扶貧工作隊,使駐村扶貧一線人員達到8人,保障了脫貧攻堅工作的順利開展。
號召全局干部職工共同關心、支持脫貧攻堅工作,將包村扶貧點作為轉變機關作風、強化為民意識、樹立救助愛心、加強實踐鍛煉的教育基地。該局工會、志愿者服務隊都將脫貧攻堅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結合當時正在深入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形成全員助力、人人參戰的脫貧攻堅大會戰,確保3個定點扶貧村脫貧攻堅任務早日完成。
工作方案是這么定的,實際行動也是這么做的。
該局按照“強班子、明路子、扎根子、增票子”等一系列決戰方略,創新機制,制定規劃,真情服務,著力解決脫貧攻堅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將人、財、物重點向扶貧村傾斜,使脫貧攻堅工作件件做到了村民的心坎里。
開“良方” 助發展
針對前期找出來的問題和各村的現實情況,河津市稅務局集思廣益、開門納諫,及時為脫貧攻堅開出“良方”。
制定循序漸進的扶貧計劃,建立“資金上有幫扶、工作上有指導、項目上有責任、落實上有保障”的全員參與工作機制;厘清駐村扶貧隊和配合股室人員的階段性工作任務,責任到人,制定路線圖與考核表,形成了人人壓擔子、個個謀完成、全員大考核的攻堅氛圍。
紓困解難“扎根子”扶貧計劃敲定,脫貧目標明確后,河津市稅務局駐村扶貧工作隊和3個幫扶村村“兩委”立馬從改善基礎設施入手,將一件件“實事”變成“事實”,在補齊村級發展“短板”、改善鄉村面貌的過程中,扎牢了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根基”。
為幫扶小停村發展,該局籌集資金5.8萬元,實施無塔變頻自控上水工程,埋設100多米管道,使村民飲水得到了及時供應;爭取資金7萬元,安裝路燈178盞,使該村所有主巷道亮化工程得到全覆蓋;爭取資金20萬元,在村南新打一眼200多米深的水井,解決了村南居民澆地難的問題。同時,該局還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爭取政策支持,給村里鋪設了10公里的澆地管道,對村南蓄水池進行改造,解決了村民的澆地問題和村南的排水問題。
為幫扶寨上村發展,該局爭取資金6萬元,實施了1700余米的地埋管灌工程,解決了村東村民澆地難的問題;籌措資金3萬元,在田間地頭埋設48個出水口,降低了村民澆地成本;籌集資金2萬元,實施了主巷道路基修繕、綠化、墻壁粉刷和排水溝修補等項目,使該村整體面貌日益整潔。
為幫扶新興村發展,該局爭取資金30萬余元,為村里修建水塔安裝上水管道,使村民吃上了甘甜的自來水;爭取資金7000余元,為全村安裝路燈等照明設施,使村民夜晚出行更加便利;拿出幫扶資金10萬余元,對全村主巷道進行硬化綠化,并修建下水道、污水處理池,使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觀;采用以“信”換“貸”的方式,為貧困戶專業合作社爭取資金10萬余元,支持他們種植皂角林50余畝、修建花卉大棚4座,使10余戶貧困戶迅速躋身致富戶行列,成為全村人人羨慕的脫貧致富榜樣標兵,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增票子 幫脫貧
面向村里,該局主要是幫助發展,興產業、強民生;面對貧困戶,該局主要是提供致富思路、墊付啟動資金,幫助他們增加收入。
49歲的裴澤民是寨上村的貧困戶。去年,扶貧工作隊多次上門與他談心,幫他制定致富規劃,最終村里為他免費提供養羊場地,扶貧工作隊給他送去了1500公斤精輔飼料。去年年底,裴澤民家養殖場的羊存欄達到100只,成功實現了脫貧。今年上半年,隨著羊價一路走俏,他家持續擴大規模,存欄量達到150余只,預計年底養羊一項,人均年收入將突破3萬元。
裴俊武是新興村的貧困戶。近年來,在河津市稅務局駐村扶貧隊幫扶下,他累計養蜂三四十箱,逐步走上了擺脫貧困的致富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他家的蜂群沒有及時外出轉場趕蜜,收入急劇下降,出現資金周轉困難。為迅速幫助其回籠資金,度過復工復產難關,該局扶貧工作隊將他家生產的250余公斤蜂蜜進行精心包裝,全部通過政府扶貧電商平臺銷售一空,為其變現資金1萬余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不僅如此,河津市稅務局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對于所有貧困戶,靶向施策、精準幫扶,全力做到“一優二送四必訪”。“一優”,即聘用協稅員等編外用工人員時,優先考慮貧困戶家庭成員。“二送”是送溫暖,為貧困戶捐錢捐物,解決他們生產生活中的困難;送政策,向貧困戶宣傳輔導國家各項優惠政策和致富信息,幫助貧困戶利用國家優惠政策信息發展產業。“四必訪”,即深入貧困家庭進行慰問,做到天災人禍必訪、生病住院必訪、重大節日必訪、子女上學必訪。今年春節前,該局開展獻愛心送溫暖活動,為44個貧困戶送去了豬肉、面粉、大米、食用油、政策宣傳品和春聯等物品,真正讓他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
關鍵之年,決勝之局。河津市稅務局接下來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六穩”“六保”重要指示,將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起來,用心聚力,持續攻堅,助推定點幫扶村實現更大的發展。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