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0-11-12
□張廣瑞 張慧慧

▲續魯峪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幸福小區”一角
“這是王書記給我送來的不動產登記證。”一提起11月5日縣委書記王宏偉上門的事,住在絳縣大交鎮續魯峪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幸福小區”的趙秀英就無比激動。
今年74歲的趙秀英家世世代代住在中條山深處的續魯峪。續魯峪村原是鄉政府所在地,2001年撤鄉,2002年又并成村。該村15個居民組346戶1007口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95戶919人,分布在方圓25公里的17個山莊窩鋪、12個深度貧困自然村,僅北坂到小張灣就相距15公里。可謂是,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

▲續魯峪村村民昔日住的窯洞
4年前,村里多數人仍像“山頂洞人”似的住在窯洞里,十年九旱,靠天吃飯,一年只種一茬小麥,種一籮打一筐;交通不便,夏秋季節一遇山洪,便路斷、電斷;沒網無信號,有個急事,得跑到十幾公里外的峪口打手機;沒有學校,孩子們下山上學得走十幾公里,只好到處投親靠友求學,大人到鎮去縣租房陪讀;沒有衛生所,村民有個頭疼腦熱的,打針輸液都得忍著病痛下山去鎮上;購物、出售山貨等處處受限……重重大山像一道道屏障,遮擋了山里人的眼界和腳步,貧困趕不走、小康進不來,姑娘下山外嫁,小伙下山招親,村里光棍成群,人口由1350人減到1007人,鄉親們無不期盼著早日脫貧致富,卻苦無良策。
2016年,大交鎮黨委、政府圍繞“應搬盡搬、整體搬遷”的原則,以“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為導向,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并舉、安居與樂業并重、搬遷與脫貧同步,并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在鎮政府所在地大交、縣城選定了3個安置點,其中在大交鎮自建了“幸福小區”安置點。
經過鎮村干部挨家挨戶地做工作,易地扶貧搬遷逐漸成為搬遷群眾的自覺行動。從2016年到2018年,該鎮加上其他零散易地扶貧搬遷戶,分3批,集中安置173戶597人,其中自建點“幸福小區”安置83戶205人;分散安置132戶352人;同步搬遷51戶88人,圓滿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啃下了脫貧攻堅的“硬骨頭”。續魯峪村作為易地扶貧整體搬遷村,開展了一場浩浩蕩蕩的挪窮窩、拔窮根大遷徙。
怎樣才能使搬進新家的群眾住得舒心?大交鎮按照“設施建設配套、管理服務保障、文化建設同步”的思路,在縣扶貧開發中心、縣自然資源局、縣住建局等單位的全力支持下,為集中安置點“幸福小區”完善了黨建、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配套基礎設施,實現了通水、通電、通路、通訊、通網、通天然氣、通有線電視和綠化、美化、亮化,還建了一座2層1025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大樓,并在管理服務上予以保障,在文化建設上實現了同步。
為讓鄉親們住得安心,大交鎮黨委、政府將穩定就業作為搬遷群眾“能致富”的根本前提。他們在縣扶貧開發中心、縣人社局和縣林業局駐村工作隊等單位的大力協助下,充分利用續魯峪村1300畝耕地、3200畝退耕還林地和山區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實施了種植和養殖就業扶貧、技能培訓促就業、就地就近就業、外出務工就業四大工程,建立了豬、羊、牛、蜂四大養殖基地和苗木種植基地,均以專業合作社為依托,帶動42戶139人搬遷群眾就業;通過組織村民到鄰村櫻桃、草莓、山楂、蔬菜等園區及養殖場打零工,在大交鎮飯店、商店打長工,在集市上擺攤做小生意,讓不能外出的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還幫助聯系外地用工單位,引導群眾外出務工,帶動88戶299人異地就業。2018年,全村脫貧摘帽;2019年,該村全部脫貧。
為使搬遷群眾把新家真正當成家,住得放心,大交鎮黨委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并在縣行政審批局、縣不動產登記中心、縣扶貧開發中心等部門的通力配合下,扎實、快速、有效推動易地扶貧搬遷不動產登記工作。縣不動產登記中心在縣行政審批局政務大廳建立了易地扶貧搬遷不動產登記“綠色通道”,不分晝夜、加班加點,還主動送服務到小區辦理。
11月5日,絳縣縣委、縣政府在續魯峪村“幸福小區”召開了全縣易地扶貧搬遷不動產登記推進會,并為該村133戶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頒發了不動產登記證書。會后,縣領導冒著綿綿秋雨來到老、弱搬遷戶家里,為他們送去不動產登記證書,詳細詢問搬遷以來的生產、生活情況。
趙秀英與74歲的老伴趙萬勇住在50平方米的單元樓里,家里溫暖、整潔、舒適。縣委書記王宏偉一邊給她遞上證書,一邊告訴她:“老人家,這房產以后就屬于你了,你們就放心住吧!”善談的老人高興極了:“感謝共產黨!沒想到我這輩子還能窯洞變洋樓、爛路變油路、做飯用上電,這生活真是好得沒法說,往后的日子更有奔頭啦!”
趙秀英扳著手指頭告訴王宏偉,全家四代同堂15人,大兒子在當地苗木挖掘隊每年收入3萬元,大兒媳在鎮上一家花圈店做計件工,每月能掙1000多元;二兒子投資7萬元買了7頭母豬,在鎮上規劃的養豬場搞養殖,二兒媳專門在家照顧他們老兩口;兩個孫子都已成家,一個開大車,一個在江蘇電子廠打工,每月各有六七千的收入……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