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0-11-04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公布最新考古發掘成果:目前,離石信義遺址考古發掘共揭露房址13座、灰坑5座,根據出土遺物確定其年代為廟底溝二期和龍山時期。其中,廟底溝二期文化遺存是本次發掘的主要收獲。
信義遺址位于呂梁市離石區信義鎮信義村北,處于小東川河與陽坡溝交匯處東北臺地上,遺址地形起伏較大,時代為仰韶晚期——龍山時期。今年3月至8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呂梁市文物調查考古勘探隊,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目前,共揭露房址13座、灰坑5座,根據出土陶器和測年數據,確定其年代為廟底溝二期和龍山時期。廟底溝二期文化遺存是本次發掘的主要收獲,典型遺跡單位有F1、F2、F6、F7、H3等房址,其中F2房址為前后套間,出土可復原陶器13件。其他遺跡出土陶器種類齊全,主要組合為夾砂深腹罐、小口高領罐、敞口淺腹盆等,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項目負責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趙輝介紹,信義遺址全部建筑均為土構建筑,先民們充分利用山梁斷崖,在土梁邊緣地帶挖掘了底平面為圓角方形、上部為穹窿式結構的土窯洞,并且依自然地形成排分布。每座窯洞前都有一個或大或小的活動空間與路面聯通,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小型聚落。這種居址形式與河套地區流行的石構建筑完全不同,形成了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末期特色鮮明的兩大建筑傳統。 (《山西日報》11.3)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