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08-14
記者 裴旭薇

▲8月12日下午,市民在市體育公園足球場踢足球。 記者 金玉敏 攝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關心體育工作,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推動全面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今年8月8日是中國第十二個“全民健身日”,在疫情背景之下,更多的人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因此,今年的“全民健身日”相比往年更具有特殊意義。
今年的“全民健身日”,我市各縣(市、區)都舉辦了多項群眾體育活動,大家的踴躍參與反映出當前我市群眾體育運動的火熱程度。近日,記者在市區各大公園、體育場館及部分小區廣場采訪調查時感受到,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意識的增強,以及體育硬件設施的逐步完善,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走出家門,在健身運動中愉悅身心,在體育活動中結交友誼,享受運動帶來的幸福感。
群眾健身熱情高漲
入夏以來,每到傍晚,市區各個公園、體育場館、小區廣場等運動場地總是人滿為患,打籃球、踢足球、打乒乓球、跳繩、健步走、跳廣場舞……對于喜歡健身的市民來說,每天都是“全民健身日”。
8月10日晚上7點,在禹都公園全民健身活動場,2020年鹽湖區“天奉元”杯足球賽正在進行中,運城遠航足球隊負責人張濤守在球場外為參賽的隊友加油吶喊。張濤告訴記者,自己從2000年就開始踢足球,他所在的球隊隊員也都是業余選手,大家利用工作之余聚在一起練習,只要有比賽就積極參加。“疫情之后很多球場都不開放了,隊員們都反映在家里快坐得‘發霉’了,感覺今年大家踢球積極性更高了。”張濤說,這次比賽吸引了來自全市的19支足球隊參加,共計56場比賽,600余人參賽,一直持續到9月5日結束。
當天,市民王先生和愛人一起過來打網球,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也增進了感情。“以前我們都是下班了在公園遛彎兒,自從這里建起了運動場,我們也拾起了網球這個共同的興趣,每天打兩個小時,感覺酣暢淋漓,身體也輕快了許多!”
禹都公園全民健身場地占地27.2畝,包括一個標準足球場、一個五人制籠式足球場、2個籃球場、4個網球場、5個羽毛球場、10個乒乓球桌、2個門球場和一條健身步道。該公園服務中心主任董康告訴記者,公園運動場去年10月份建成,今年,受疫情影響暫停開放,其間,很多市民打電話詢問開放時間,讓他感受到大家的運動熱情。“今年5月1日開放后,幾乎天天滿場,有的市民來遲了還要排隊等場地,我們中心安排專人值班,負責每天的燈光、協調、維護等工作,為大家健身做好后勤保障。”
除了禹都公園,市體育公園、航天公園、人民公園等也是群眾家門口的健身場所,對喜歡健身的人來說,健身圈成了社交圈,大家從家里走出來,匯聚在運動場上,在運動中卸下一天的疲憊。
根據運城市體育局《全面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實施效果評估報告,截至目前,全市各縣(市、區)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約180.95萬人,占總人口的比率為33.68%,在全省處于中上游,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健身的積極性有了明顯提高。
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隨著“互聯網+健身”的推進,在市直某機關單位工作的王海波每天都會和幾個朋友在“微信運動”平臺相互比拼誰走的步數最多。平日里,他選擇通過手機健身App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運動數據,打卡督促自己堅持運動,并聯系線上的專業健身教練為自己提供個性化的健身方案……在王海波看來,如今,健身已經成為一種時尚,而且只有科學健身才能讓身體處于最佳狀態。
今年32歲的張穎就職于市區一家國有企業,她告訴記者,自己平時大部分時間是在辦公室工作,未來,她希望能利用業余時間多到戶外參加體育運動,并且希望她5歲的兒子也能從小培養健身意識。“希望孩子能在體育鍛煉中保持身體健康,感受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培養孩子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市體育局副局長盧運宏告訴記者,為了滿足群眾多樣化的體育鍛煉需求,全市體育部門一方面解決群眾“去哪里鍛煉”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注重解決“如何鍛煉”的問題。
2019年,該局完成了全市201個社區的健身路徑器材安裝工作,實現全市社區全民健身工程全覆蓋,進一步構建了“15分鐘”和“10分鐘”全民健身圈;禹都公園全民健身工程和二青會主題體育公園建設工程按時完工,并免費向市民開放;各縣(市、區)全民健身中心和體育中心加緊施工;完成了15個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示范工程和23個移民新村的器材安裝工作;完成了1042公里的全民健身步道(自行車道)建設。目前,全市共有體育場地面積1010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1.88平方米,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的人均1.8平方米的任務。
同時,該局不斷加強全民健身組織體系建設。目前,全市共有市縣兩級體育類協會293個。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共有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6488人,這些社會體育指導員涵蓋各個體育運動項目,負責為群眾提供科學的健身指導,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全民健身。
群眾體育未來可期
近年來,我市各級體育部門主動創新,大力開展群眾身邊的全民健身活動,逐步形成“一縣(市)一品、一行(業)一品、一項(協會)一品”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局面,各種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賽事活動也進一步引導和激發了群眾的健身積極性,形成了全民健身的濃厚氛圍。
2019年,全市共舉辦有影響、有特色、有規模、有亮點的大型全民健身比賽活動30余次,其中包括連續舉辦20年的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暨永濟五老峰登山節、連續舉辦9年的山西省跤壇爭霸賽暨“武圣杯”跤王爭霸賽和連續舉辦7年的“徒步鹽湖”毅行等品牌賽事活動,這些賽事已經成為我市的群眾體育“名片”。同時,去年,我市還創新舉辦了“關公門前耍大刀”黃河金三角協作區傳統武術大賽,吸引了來自陜西渭南、銅川,河南洛陽、三門峽,山西臨汾、太原、晉中、長治、呂梁等多個省市的853名武術運動員參加。
據統計,去年全市各縣(市、區)共組織大大小小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3000余次,參與賽事活動人數達到百萬人次。其中,我市廣場舞隊再次代表山西省參加2019年全國社會體育指導員交流展示大會,勇奪全國展示第一名,為山西爭了光,為運城添了彩。
盧運宏告訴記者,目前,我市群眾體育工作各項指標走在全省前列,但是由于我市人口數量大,群眾對體育鍛煉的需求較多,使得全市公共場地設施的數量和面積仍然無法滿足群眾多元化的需求,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質量還有待提高。下一步,全市各級體育部門將推進“政府主導、部門協調、社會參與”的“大群體”工作格局,在爭取上級政策扶持的基礎上,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體育、服務體育,進一步加大場館建設力度,創新服務機制,切實有效地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讓全民健身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設‘體育山西、健康山西、幸福山西’的目標,將體育事業發展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隨著各級政府的引導以及群眾健身意識的提高,相信未來群眾體育事業定會大放異彩,全民健身也一定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重要支撐。”盧運宏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