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07-30
記者 付 炎

青銅雕塑澆鑄工序
創新,是品牌的生命,也是品牌的制勝之道。
1992年成立至今,山西宇達青銅文化藝術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宇達集團有限公司)秉承創新發展理念,用創新彰顯品牌之光,鑄就“青銅之美”。
如今,創新的基因已完全融入宇達集團發展的血脈,“創新,就是宇達”這一口號也愈發響亮。
發展思路創新——
“關公”救活一個工廠

精心打磨、著色
1992年,瀕于倒閉的夏縣工藝總廠經過股份制改造,更名為山西宇達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宇達集團)。成立之初,公司一窮二白,無資金、無技術、無產品,“做什么,怎么做”成了擺在創始人衛恩科面前的一道難題。
為了尋找出路,衛恩科開始了多方調研。他在廣州、廈門等地看到許多街面門店都供奉著關公圣像,但材質大多為木質、陶瓷或石膏;他又從夏代青銅器中受到啟發:運城是關公故里,又有中條山銅礦,何不把二者結合起來打造關公銅像?這個想法讓衛恩科心潮澎湃,他決定試一試。于是,他就開始找雕塑家創作,找鑄造專家指導鑄造工藝,找媒體做廣告宣傳。
在先期兩尊“宇達牌”關公銅像順利售出后,衛恩科又急忙請人設計了造型各異的關公銅像,包括文思武相、立式提刀、坐式持刀、立馬橫刀四類。精工制作的關公銅像形神兼備,生動體現了“忠義仁勇”的關公精神。之后,他還深入挖掘關公銅像背后的文化內涵,在廣泛傳播關公文化的同時,也讓更多的消費者知曉和了解了這一新的文化產品。
隨著時間推移,“宇達牌”關公銅像不斷迭代升級,品種達到了百余種。關公銅像這個被賦予特殊文化內涵的青銅藝術品成為國內及東南亞、拉美等地區的熱門收藏品,更為宇達集團創收數億元。
關公銅像的成功推出堅定了宇達集團開發青銅藝術品的信心。
1993年,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周年之際,宇達集團推出100尊毛澤東紀念銅像,投放市場一個月就被搶購一空。1997年香港回歸,宇達集團設計了青銅藝術禮品“犀牛望月鏡”,市場反響熱烈。1999年,在千禧年到來之前,宇達集團又策劃推出了青銅禮品“千禧寶燈·世紀之樹”,再一次掀起購買熱潮,其中001號禮品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永久收藏。
進入新世紀,宇達集團進一步拓寬產品研發的思路和空間,由以前的單個產品創新發展到系列產品。公司針對消費者節日禮品需求,創新推出了十二生肖系列產品;圍繞歷史悠久的青銅器文化,創新推出了高仿青銅器系列產品;先后為近20個國家部委設計制作了對外交流專用禮品,為海爾集團、深圳發展銀行等著名企業設計制作了專用禮品,為國家博物館和許多知名旅游景區設計制作了專用文創系列紀念品……
開發青銅藝術品10個系列2000余種,獲得國家級、省級產品創意獎項逾200個,承制青銅城市雕塑3000余尊,產品出口美國、德國、新加坡、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15年出口德國10萬余件產品……28年時間,宇達集團交出了行業矚目的“宇達答卷”。
技術服務創新——
進軍高端青銅文化產業

自動機器人雕刻
宇達集團成立初期,由于工藝制作水平有限,生產的一些產品和市場上的同類產品不能比質量,只能比價格。公司高層深刻地意識到,沒有好技術就做不出好產品,沒有好產品就沒有競爭力,宇達品牌也永遠叫不響。
1995年,宇達集團下定決心改善產品工藝。公司先后邀請了清華大學、上海博物館、中國鑄造協會精密鑄造分會等單位的20余位國內藝術鑄造領域最頂尖的專家前來指導授課。自那時起,宇達集團從生產用材、生產設備到生產工藝,都有了一個翻天覆地的改變,產品質量也隨之得到大幅提升。
1997年,宇達集團決定開發高端產品,全面進軍青銅文化產業高地。
高端產品離不開高新技術。按照一手抓雕塑藝術,一手抓高新技術的思路,宇達集團以科技創新為抓手,大力實施“智能化數字鑄造”,借助“互聯網+”實現傳統鑄造的產業轉型和提升;引入三維掃描、3D打印等技術,實現了藝術模型的數字化設計與制作;采用CNC七軸機器人雕刻技術與設備,在國內同行業最為先進;上線天貓旗艦店、京東旗艦店,拉開了青銅藝術品電商運營的新序幕。此外,公司還在不斷探索“文化+創意+科技”的產業發展模式與渠道,以期實現青銅文化產業業態的強勢拓展。
設計制造城市雕塑,是宇達集團開發高端產品、占領青銅文化產業高地的重要路徑。近年來,宇達集團不僅創造了中國青銅雕塑出口單體規模最大的紀錄,還制作出全球最長的青銅雕塑——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的“五云九如”,全球最大的青銅雕塑藝術工程——鄂爾多斯的“成吉思汗雕塑群”,全球最高的白銅雕塑——深圳證券交易所廣場的“龍盈乾坤”,全國最高的動態青銅雕塑——江蘇邳州的“九龍浴泉”……這些雕塑都成為極具華夏傳統文化內涵的城市名片。
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中國古代青銅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企業技術中心、山西省青銅雕塑文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新技術企業等一系列榮譽“加身”,鞭策著宇達集團不斷完善創新體系,更新技術工藝,運用最新科技來提升青銅藝術鑄造水平。目前,宇達集團已獲得產品外觀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共126項。
如果說優質品牌能夠讓企業“安身立命”,那么服務水平就決定了企業能夠走多遠。一直以來,宇達集團把消費者的口碑看得很重,公司推行的兩個服務理念令人稱道。一是只要宇達能做到,絕不對客戶說“不”。客戶在驗收產品時,如果對某件產品不滿意,只要合情合理,公司會不惜成本、不惜工時,立即返工,甚至重新制作,直到客戶滿意為止。二是承制的城市雕塑竣工后,公司根據情況提供1年、3年、10年免費檢測、維護服務,讓客戶無后顧之憂。
“只有讓宇達制作的每一件產品都成為宇達品牌的‘活廣告’和‘宣傳員’,才能使每個客戶成為宇達的‘銷售員’。回頭客越來越多,老客戶介紹的新客戶越來越多,宇達品牌就會越來越響,市場美譽度就會越來越高。”衛恩科如是說。
品牌戰略創新——
把“青銅之美”捧給世界

為中央黨校制作的大型青銅雕塑《旗幟》

為美國邁阿密市制作的巨型青銅雕塑《馬與龍》
從一開始的制作小件青銅禮品,到承制青銅城市雕塑,再到涉足青銅小件雕塑,宇達集團的發展圍繞青銅文化產業鏈鋪開。要做就做最大,做了就做最好,要在小眾行業一直做到冠軍,這是宇達人做大做強青銅文化產業的決心和信心。正是有了這樣一個堅守主業不分心的定力,宇達集團站到了青銅文化產業的高地。
2003年,宇達集團投資3000萬元,興建了國內首個青銅文化展示園區——宇達青銅文化產業園;2005年7月,產業園順利落成。這個園區作為宇達集團實施品牌戰略的重要載體,也為世界了解宇達文化提供了一個窗口。
產業園擁有包括著名藝術家韓美林雕塑藝術館、美籍華裔雕塑家吳信坤雕塑藝術館、關公故里·關公銅像藝術館等在內的18個高端藝術館,形成了國內最大的青銅藝術館群,是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等知名學府的實習創作基地。
宇達集團還充分發揮宇達青銅文化產業園的工業旅游功能,全力推動工業、文化、旅游融合,被授予“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每年,許多國內外游客和各大專業院校的師生都會來這里參觀游覽,感受青銅文化,體驗青銅技藝。
在全球化浪潮中,宇達集團瞄準國際市場,立志要把“青銅之美”展現給全世界。該公司把生產藝術精品作為自身的社會義務與歷史責任,與國內外藝術家、雕塑家、技術專家精誠合作,不斷挖掘和拓展高端青銅雕塑所承載的厚重文化內涵,推動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28年創新發展,宇達集團成為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中國馳名商標企業、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中國藝術鑄造產業基地、中國著名雕塑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2019年下半年,在我市開展的首屆品牌創新成果評價工作中,宇達集團被評為優質品牌企業并入選綜合品牌十強榜單。
海納百川,借力揚帆,是衛恩科的文化情懷,也是宇達集團發展的不竭動力。下一步,宇達集團將進一步開拓創新,為打造全球同行業規模最大、市場最廣、效益最佳、品牌最響的青銅文化產業企業不懈努力。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