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永不“褪色”的防震初心
——運城市防震減災中心工作巡禮

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0-07-28

記者 蘇黎原 通訊員 胡宗勇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7.8級地震,奪去了24萬多條鮮活的生命。2020年7月12日,唐山再次發生地震,震級5.1級,京津冀多地區震感明顯。中國地震局專家表示,這次5.1級地震屬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較強的遠期余震”。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但人類對地殼深處的探索卻力有不逮,只能在一次次的地震活動中,認識地震、把握規律,防范化解地震災害。

運城,一個“值得注意”的地區

“天塌蒲州”,少有人知。

1556年,陜西華縣發生8級地震,共死亡83萬人。河東地區死亡11萬之眾,尤以永濟周邊最烈,有“天塌蒲州”之說。

此外,1303年洪洞8級和1695年臨汾7級兩次強震,都對當時的河東地區建筑物破壞達7度—8度。1815年平陸6級地震,河東地區轄區內死亡3.7萬余人。

新中國成立后,運城及周邊又發生7次有較大影響的地震事件,分別是1959年河津5.4級地震,1965年垣曲5.5級震群,1986年運城震群,1989年侯馬4.4級地震,1998年臨猗—永濟5.0級地震,2010年河津、萬榮4.8級地震,2016年鹽湖4.4級地震。

2006年,國務院將運城市劃為15年尺度的全國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國家層面拉響的警報,來自對慘痛歷史的警醒,更來自對運城地區復雜地震地質構造的清醒認識。

人杰地靈、山川秀麗的運城,地處山西地震帶南端,轄區內有北、中、南3條中強地震構造帶:北部是橫跨河津、稷山、新絳3個縣(市)的羅云山山前全新世活動斷裂,中部是穿越絳縣、聞喜、夏縣、臨猗、萬榮5個縣的峨嵋嶺臺地南北緣活動斷裂,南部是覆蓋平陸、鹽湖、永濟、芮城4個縣(市、區)的中條山南北緣斷裂。在這3條中強地震構造帶中,中條山北緣斷裂是未來強震發生的主要危險斷裂。中心城區直下型斷裂則有4條:鳴條崗南緣斷裂、萬榮至東郭隱伏活動斷裂、鹽湖北岸斷裂、鹽湖南岸斷裂,是城市發展的地震安全隱患。

近年來,市防震減災中心黨組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按照國家、省、市防震減災工作部署,堅持以黨建為統領,聚焦主責主業,加強震情監視跟蹤和震災風險防范,為運城537萬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站崗放哨”。

初心,在“監測預報”中踐行

“防震不忘初心方可行穩致遠;減災牢記使命才能開辟未來”。近日,走進市防震減災中心,辦公樓大門上的春聯依舊鮮紅。

2020年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年份,疫情防控必將貫穿始終。對這座小樓內的工作人員來說,除此之外,為全市人民防震減災“站崗放哨”這個主責主業須臾未曾疏忽。

每一次理論學習,中心黨組和全體黨員都原原本本研學,聯系防震減災實際討論,以規范的黨內政治生活,構建清清爽爽的黨內同志關系、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系、健健康康的工作關系,確保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專題民主生活會、巡察整改推進會和“紅船精神”“踐行領袖囑托 率先蹚出新路”等主題黨日活動求新求實。每一次組織生活,中心黨組都確保學思悟貫通、知信行合一,扛起主體責任,壓實“一崗雙責”,不斷凝聚擔在關鍵、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干凈干事、激情干事、干成功事的強烈共識,不斷建設政治過硬、業務精通的防震減災工作隊伍,震情監視跟蹤扎實有效,“站崗放哨”初心不改。

——測震子臺“哨位”加密。在測震臺網值班室,值班人員正在緊張有序地處理一起小震數據。該臺網可實時處理12個子臺數據:先后投資自建并自行維護萬榮、平陸、垣曲、河津4個實體測震子臺,共享山西省地震局的永濟、夏縣、侯馬、臨汾4個子臺,陜西的延安、合陽2個子臺,河南的洛陽、盧氏2個子臺的實時測震數據。全市測震能力達1.5級,部分地區達1.0級。2008年至今,運城測震臺網多次在全省測震臺網系統運行和地震速報評比中排名第一、第二,2013年、2017年、2019年在全國地市地震信息節點評比中排名第二,2014年、2017年、2019年在全省地市地震信息節點評比中排名第一。

——“一縣一臺”手段提檔。共建縣級地震觀測臺站8個,觀測手段趨于規范化標準化。其中,萬榮縣建成全省唯一的縣級地磁臺;永濟地下水觀測站建設投入規模、觀測手段專業化程度在全國縣級臺站中少有,與省地震局東郭地下水觀測站資料互相印證,“盯緊”了中條山山前斷裂。建成9個縣級信息平臺,實現了省市縣三級地震信息共享。

——地面振動觀測開科研先河。2014年11月,時任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高孟潭和山西省地震局、陜西省地震局等單位知名專家齊聚運城,共同研究探討運城多次發生的地面振動事件成因。2015年,我市又投資190.98萬元架設6套聲強聲壓監測儀和6套流動測震監測儀實施監測,最終找到“大氣次聲波”這個大面積振動源,消除了群眾疑慮,穩定了社會秩序。

——會商分析水平不斷提高。在分析預報科,工作人員正在通過網絡觀察一個視頻宏觀點的實時圖像。目前,全市已經建設掛牌宏觀觀測場點120個,其中,視頻監控宏觀觀測點21個,做到異常考察上報不過夜、震情會商結論重依據,視頻宏觀觀測網絡建設全省領先。2015年、2016年、2019年,趨勢會商研究報告全省排名第一。2010年“1·24”河津、萬榮4.8級地震前,提出了較為準確的會商分析意見。

“黨的初心使命是旗幟、是方向、是靈魂,指導防震減災事業發展,決定地震人的初心使命。地震人的初心使命,就是提升防震減災能力,努力減輕地震災害損失和人員傷亡,給人民群眾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市防震減災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武勝強在黨課中這樣講。

使命,在“震害防御”中擔當

市防震減災中心是個無錢無權的“冷門”單位,但“冷門”里的人不這樣認為。

“地震災害是各類自然災害中,對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威脅最大的災種之一。防震減災是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內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防震減災,造福人民’的指示要求,我們倍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地上建結實。2009年,為校安工程805所學校提供抗震設防要求和地震安全評估,確保學校建結實。2012年,抗震設防管理納入全市新建工程項目審批流程,確保新工程建結實。2010年至2014年,連續在《運城日報》公示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建設工程,樹立防震建筑標桿。2015年,抗震設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評價“兩個100%”列入全市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指標,普及建筑設防標準。2008年至2017年,共為1668項建設工程提供抗震設防要求,對117項重大工程實施地震安評管理。2017年以來,事前審批監管改革為事中事后監管和服務,對市民服務中心建設項目等16個重點工程項目執行第五代區劃圖情況進行檢查,為投資21.9億元的運城機場擴建工程等工程項目提供地震地質、抗震設防咨詢服務。

——地下搞清楚。2011年對鹽湖北岸活動斷層進行物理初探,2013年實施南山智慧城淺層地震斷層初探,為碧桂園集團運城項目選址避開地震斷層提供依據,幫助運城市信息工程學校等單位取消擬在南山抗震不利地段建設新校區的計劃,為投資26億元的大運重卡建設項目等重大工程項目提供地震安全咨詢服務。2015年,總投資625萬元的地震小區劃項目、中心城區震害預測項目立項實施,2018年完成專家驗收和成果移交,在《大運城總體規劃(2017-2035)》修編、市區燃氣供氣設施建設等工作中得到重視和應用。2018年完成萬榮縣域地震災害風險評估項目。

2020年喜報傳來,總投資821萬元的運城市活斷層探測項目完成財政預算評審,300萬元資金已經到位。該項目3年實施完成后,可為未來城市發展規劃避開地震活斷層提供更準確更詳盡的科學依據。

服務,在“科普宣傳”中優化

如果問,市防震減災中心獲得的哪項榮譽最多?答案是兩個字:宣傳。宣傳聲勢一浪高過一浪,2016年至今在全省地震系統年度考核中連續4次榮獲宣傳工作單項獎。

——“六進”宣傳全省最廣。2012年以來,堅持深入機關、學校、企業、社區、農村、家庭開展“小課堂”宣傳,使全市學校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地震科普教育和應急演練形成制度。2017年,全市農村建筑工匠和鄉村干部都接受了農村建房抗震知識培訓。2018年,組織高中學生代表山西參加首屆全國防震減災知識競賽,獲北部賽區第一名、全國總決賽優秀獎。

——示范創建全省第一。今年7月,我市又有12所學校申報省級防震減災示范校。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共建省級防震減災示范校142所,占全省省級防震減災示范校總數的五分之一;創建國家級防震減災示范校兩所,創建51個省級地震安全社區、14個國家級地震安全社區,永濟、萬榮、臨猗被認定為省級防震減災示范縣。

——重要節點宣傳持續強化。市防震減災中心把每年的5月12日和7月28日作為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參與防震減災的有利時機,堅持開展部門聯合宣傳,連續在報紙上刊登專版,持續組織聯動演練,多次舉辦防震減災公益文藝晚會,廣泛宣傳防震知識,使市民的防震意識逐年提高。

——融媒體宣傳勢頭迅猛。市縣共建成1個市級、12個縣級科普教育基地(其中3個被認定為省級),向公眾開放宣傳,受教育群眾達50萬人次。2019年年底完成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館升級改造項目,新增地震VR情景體驗和AR虛擬營救展項,增強了防震減災科普宣傳的科學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微電影《居安思危》、讀本《詩聯話防震》在中國地震局組織的評比中獲獎。

光說不練假把式。連續19年,市防震減災部門盡職盡責組織開展市縣政府綜合演練或聯動演練,大大提高了全市地震應急處置能力,高效有序應對了2016年鹽湖4.4級地震等多次強有感地震,2016年、2018年兩次榮獲全省應急工作單項獎。同時,市級組建兩支地震災害綜合救援隊伍、10支行業搶險搶救搶修和保障隊伍,全市共建成86處避難(險)場所(一個I類),儲備了必要的應急食品和應急物資。

防震減災永遠在路上,這個集體將一如既往,砥礪奮進!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