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0-07-25
在“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河北省張家口市徐家莊村李苗慧一家三口,帶著87歲母親的囑托,千里迢迢專車看望臨猗三管鎮王家莊退伍軍人張萬貴,表達了40年來,他們全家對“子弟兵親人”的深切思念和無限感激之情。
極具家國情懷、多才多藝,當過村黨支部書記,現任市曲藝家協會副會長的張萬貴,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張萬貴學校畢業光榮入伍后,在軍營火熱的熔爐中入團入黨,并立功受獎,茁壯成長為一名政治合格、軍事過硬的人民戰士。
1979年初冬,張萬貴所在部隊執行訓練任務,宿營在徐家莊村,二班的戰士(張萬貴時任二班班長)就住在李大娘家。在一個多月時間里,他們發揚老八路的優良傳統,為李大娘一家挑水、打柴、掃庭院……有兩件事,令李大娘終生難忘。
李大娘當年40多歲,丈夫離世,一個人艱難撫養著5個孩子。因院墻多處坍塌,李大娘便聯系好車馬,準備拉土打墻,不料車把式臨時告知第二天有事。看著李大娘愁眉苦臉的樣子,張萬貴說:“別愁,我在村里就是車把式,明天我和戰士們一同拉土。”
第二天,在張萬貴的帶領下,生龍活虎的戰士們像給自家干活一樣賣力,贏得了全村人的交口稱贊。望著堆滿院落的土山,李大娘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秋風蕭瑟,天氣漸寒。張萬貴在與李大娘閑聊中得知,她想添幾床被褥,卻缺少棉花,就立即從老家為其無償捎來20公斤的優質新棉花。
40年來,李大娘經常為孩子們講張萬貴的故事,進行“軍民一家親”傳統教育。啥時候能見見張班長,一直是她的一塊心病。
今年,李大娘大女兒李苗慧兩口子退休后,就帶著母親的囑托,專門來臨猗縣三管鎮看望張萬貴。李苗慧一家打開導航,驅車直奔三管鎮。到那兒才知道,張萬貴是王家莊人。趕到王家莊后,鄰居告知,張萬貴住在運城,并給了手機號……
房東“親人”的突然到來,令張萬貴喜出望外。他立即讓在太原工作的兒子張建中和在臨猗當教師的女兒張明霞趕回運城,盛情接待“親人”。大家撫今思昔話滄桑,感慨萬千訴衷腸。
李苗慧詳細介紹了這些年家里的巨大變化和思念之情后,雙手送上母親精心準備的禮物,并邀張萬貴及家人抽時間去張家口轉轉。“我們一定還會再來運城,看望‘老班長’。”李苗慧激動地說。張萬貴感動得熱淚盈眶,并讓李苗慧為李大娘帶去300元及家鄉特產,以表達心意。
在高速路口,大家相互致意,依依惜別。張萬貴一家深情地望著“親人”的汽車漸漸消失在道路的盡頭……
這正是:
四十春秋一首歌,魚水情暖民心窩。凝心聚力圓大夢,軍歌嘹亮震山河。軍民魚水情意深,血濃于水難離分。眾志成城鑄軍魂,紅旗漫卷壯國威。 李金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