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0-07-22
盛夏時節,古耿大地,生機勃發。
陽光集團安昆新能源年產能369萬噸焦化項目正在進行“三通一平”,宏達集團2×6MW余熱發電項目1臺機組順利并網發電,禹門口黃河新大橋山西側接線工程完成工程量的80%,汾河水生態修復工程一期PPP項目正在對堤壩進行修繕加固……如火如荼的多個施工場面無不讓人感受到河津項目建設的蓬勃脈動。
今年以來,河津市圍繞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以“五抓一優一促”為經濟工作主抓手,堅持轉型為綱,聚焦項目建設,在古耿大地掀起“大抓產業、大抓項目、大抓工業”的滾滾浪潮,全力推進河津經濟社會高質量轉型發展。
項目精準謀劃——
鑄造“河津質量”
發展是第一要務,項目是第一載體。運城市委書記丁小強指出,“項目是生命線,項目是競爭力,項目是制高點,項目的重要性怎么說都不為過”。
河津是一個典型的傳統資源型城市,在多年發展中,不但遇到了資源型城市的共性問題,還遇到很多個性問題,這些問題已成為河津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絆腳石”和“攔路虎”。如何蹚出一條新路子?唯有在高質量的項目建設上下功夫。
河津市聚焦產業轉型、民生改善等重點,精心謀劃“12321”重點項目,即10個基礎設施項目、20個民生項目、30個產業項目,總投資達219億元,涵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包括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的“八爐兩園”、提升城市品位的四大工程以及民生改善的50件實事等。
一個好的項目必然會帶來產業和人才的聚集。陽光安昆新能源年產能369萬噸焦化項目作為河津市“八爐”中的一爐,總投資39.8億元。該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84.8億元,新增就業崗位600個。“兩園”中的科技創新產業園項目是河津市招商引資、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的龍頭項目。該項目規劃占地989.9畝,概算投資30億元,重點引進智能機電、工業機器人、光電打印機、現代裝備設計制造、機床、3D打印等項目。
可以說,“八爐兩園”是河津轉型發展的重中之重。全面實施后,河津的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將會有質的跨越。
環境服務優化——
催生“河津速度”
“現在項目審批不僅服務好,而且比以前快多了,這對疫情影響下的企業來說真是雪中送炭……”河津市紀委監委專項督查組對“12321”重點項目督查中,不少企業家如是說。企業家們點贊的“審批速度”,關乎企業自身的發展,也展示著河津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服務項目建設和全力支持企業發展的魄力。
河津市結合實際,建立起了“領導包聯、掛圖作戰、周周研判、壓茬推進、嚴格考核”的項目建設推進新機制。60個重點項目全部分解到31名縣處級干部和55個責任包聯單位,開展全流程跟蹤服務,建成重點項目調度信息化作戰平臺,建立重點項目調度會議制度,對重點項目推進情況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排名,切實加快項目推進速度。
河津市充分發揮經開區項目建設主陣地作用,大力支持經開區改革創新,啟動實施總投資14億元的11個基礎設施項目,積極完善各項基礎設施,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為入駐企業和項目提供一流環境。深化行政審批改革,開展“減事項、減時限、減環節、減要件、減證明”專項行動,11項審批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32項審批事項實行容缺受理,辦理時限比法定時限縮短75%以上。積極探索一般工業項目信用承諾制改革和政府投資項目模擬審批,20個一般工業項目和29個政府投資項目全部實現“拿地即可開工”。
河津市認真落實“六個一”項目推進機制,積極開展平臺招商、產業鏈招商、全員招商,招商引資簽約項目20個,投資金額117.7億元。借國債項目謀劃之機,積極謀劃中央投資項目33個,運城核準上報省發改委12個;專項債券項目59個,運城核準上報省發改委16個;謀劃申請新基建項目34個,運城核準上報省發改委7個。今年以來,河津市已經舉行了3次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12321”重點項目已開工30個。
全面精準幫扶——
彰顯“河津力度”
“河津作為運城工業發展的龍頭,必須堅持轉型不動搖,堅定信心不放松,堅決扛起重大使命,挺起運城工業經濟發展的脊梁。”7月8日,運城市委副書記、市長儲祥好在河津調研時,對河津奮力蹚出高質量轉型發展新路提出明確要求。
河津市現有工業企業1100多家。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推進企業盡快復工復產成為啟動工業項目建設的先決條件。河津市以“千人千企”精準幫扶為契機,出臺幫扶工作方案,成立“1+9工作指導組”和18個幫扶小組,一企一策幫助企業解決原料供應、貨物運輸等具體問題110余個。
——積極破解用地瓶頸。結合下化鄉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和“愛國衛生運動季”活動,加大廢舊房屋拆除和土地復墾力度。拆除小散亂建筑10萬平方米,整理出1000畝、500畝、200畝凈地各兩塊,目前在“等”項目。盤活“僵尸”企業存量土地,先后為科創園、龍清環保、海創垃圾發電等重點項目解決用地1200畝。
——積極破解資金瓶頸。組織10家銀行機構成立12支小分隊,入企宣講政策、對接項目、擴大授信,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和項目建設,新增貸款87億元,為200余家企業返還和降低貸款利息1800萬元。財政出資1億元設立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全力助推轉型發展和項目建設。
——積極破解環保瓶頸。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加快重點行業深度治理,倒逼污染企業退出,積極為陽光、龍門等企業的大機焦項目和宏達、華鑫源鋼鐵減量置換項目騰出環境容量。
情傾民生領域——
感受“河津溫度”
“以前出門就是土路,刮風一身土,下雨一腳泥。路修好以后再也不用擔心這些了!”7月13日傍晚,河津市區惠璀嘉園小區住戶劉秀芳在新修的路上散步時高興地說。
惠璀嘉園小區南側的道路建設工程是河津市50項民生實事綜合項目之一,目前已完工通車。50項民生實事綜合項目作為河津市“12321”重點項目,涉及就業、交通、教育、醫療、住房、社保、養老、治安等民生領域,群眾關注度高。目前,新華巷改造、公交線路調整、西一巷改造、道路添綠增綠等工程已經完工,全民健身中心、人居環境整治、高速河津西口擴建等工程正在有序推進。
民生工程惠民心。河津市扎實推進其余各項民生工程,實驗小學新校區、第二中學附中、第五小學等項目正在進行室內作業,9月份可投入使用;國道108河津市過境改線工程中的禹門口黃河新大橋山西側接線工程已經完成工程量的80%,過境改線(寺莊至龍門段)工程已經封路,準備施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已經完成60%……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借助項目建設這一強大引擎,聚焦“六新”,河津市必定會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潮中,乘風破浪,奮楫前行,努力蹚出一條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史耀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