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07-16
記者 蘇黎原
“要爭取從這批苗子中培養出一批推動鄉村振興的優秀領導干部。”這是7月9日芮城縣委書記張建軍在大王鎮大陽村調研選派干部到村任職工作情況時的講話要求。
儲苗、選苗、育苗、煉苗、護苗,今年以來,為了做好省委要求的選派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到村任職工作,芮城縣委實施“五苗”行動,積極培育農村發展領路人,為有效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夯實人才基礎。
拓寬視野,廣泛“儲苗”
4月20日,一張中共芮城縣委組織部關于在全縣機關事業單位中選派干部到村擔任黨組織書記的公告傳遍全縣。在機關事業單位年輕干部中,這張“英雄榜”敢不敢揭、誰來揭成為熱議的話題。
為了做好這項全省實施的重點工作,張建軍親自起草《致全縣各單位負責人的一封信》進行“再動員”,號召全縣各級黨組織書記發揮第一責任人作用,與本單位黨員干部人人見面談政策、談目標、談困難,真正推選出到村任職的優秀年輕干部,并點名選派副科級優秀年輕干部到農村基層一線接受鍛煉和考驗。
在做好選派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到村任職的同時,芮城縣委組織部和各級黨組織注重從帶富能力強的村民、退役軍人、經商務工人員、大學生村官(選調生)、退休干部、高素質農村后備干部中選拔村黨組織書記,特別加大從鄉村教師、鄉村醫生等群體中選拔村“兩委”干部的力度。
通過個人自薦、組織推薦、書記“點將”“三推”方式,按照“一線看干部、項目是答卷”的要求,全縣先后有101名優秀干部進入組織視野。
“賽場選馬”,精準“選苗”
“我今天競選的崗位是我的家鄉板橋村的黨支部書記,演講的題目是——回到原點重新出發。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振興鄉村、發展農村是時代的召喚,我們責無旁貸。對農村、農民,我有著一份與生俱來的親切。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歷事才能煉心,年輕干部要強起來,就要加強歷練,在基層一線錘煉自己。”
……
6月6日,芮城縣召開選派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到村任職競崗大會。47名競崗人員按照順序依次上臺作3分鐘陳述,談認識、談優勢、談打算,公開競選。
現場,9位評委根據評分規則和評分辦法打分。縣級領導、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縣直各單位負責人結合村情研判卡和干部分析研判卡,填寫推薦意向表,選擇相應的人選,由縣委組織部門結合現場打分情況及推薦意向表確定選派干部,共選派43名干部到29個村任職。
競崗大會前,芮城縣委嚴把“三審”關口,通過單位初審、部門聯審、考察終審,對推薦程序、人選條件、能力實績進行反復比選、分析研判,防止“帶病選派”“以偏概全”,特別是通過建立“兩卡”(干部分析研判卡、村情分析研判卡),全方位分析干部特點和派駐村實際,嚴格進行檔案審查及資格聯審,最終從前期報名的97名干部中確定47名站在演講臺上接受組織檢閱。
任前培訓,悉心“育苗”
6月15日,在莊嚴的升旗儀式后,芮城縣選派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到村任職崗前培訓班在該縣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正式開班。
芮城縣委將培訓班命名為“墩苗一班”,針對農村黨組織書記的特點和需要,設置鄉村振興、“三資”清理、廉政教育等相關課程,為選派干部補上基層這一課,爭做農村工作的行家里手。
培訓為期3天,采取全封閉式管理。課程內容豐富,邀請了縣委黨校講師、縣直各單位負責人、鄉鎮黨委書記授課。發放“六學”圖書,鞭策選派干部勤于學習、擔當盡責,在廣闊天地中主動作為、實現價值。開展任前談話,由縣委書記談思想、談政治、談站位,由組織部部長談工作、談目標、談任務,由紀委書記談廉政、談作風、談監管,切實從思想、能力、黨風廉政上提升對崗位的認知。
同時,芮城縣委建立“第二梯隊”,將15名“三選”后未成功匹配的干部與組織平時掌握的優秀干部,納入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到村任職后備干部動態儲備庫,注滿后備力量“蓄水池”,為常態化、動態化調整選派干部到村任職打好基礎。
鄉村戰場,大膽“煉苗”
多形式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集中清理整治工作;積極化解歷史遺留信訪問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古魏鎮太安村班子不團結、內部斗爭激烈,原支委、村委“兩張皮”,導致財務混亂,外債300余萬元,連續兩年被縣里定為軟弱渙散村,群眾對村“兩委”整體滿意度不高。整建制選派干部到任后,縣委書記親自擔任包聯縣級領導,包聯單位審計局聯合財政局對村級資產進行審計,厘清欠賬。選派干部在“六訪”過程中不等不靠、身子下沉、積極作為,堅持天天有動態、件件有回應,并聯合古魏鎮衛生院為村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免費體檢。一個月來,太安村工作大局煥然一新。
南磑鎮大禹渡村選派干部面對村民信任感不高、村干部干事創業勁頭不足的問題,用一封公開信向全村黨員干部群眾表明了只爭朝夕勇擔當、不負韶華再出發的精神狀態和干事創業決心,既拉近了干群關系,又為做好農村工作開了好頭。全體村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建好黃河明珠大禹渡、用心用情打造黃河古渡第一村的強大合力。
學張鄉韓張村在選派干部的帶領下,發展西紅柿大棚產業,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由薄弱到破十萬元的轉變,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西陌鎮馬夭村在選派干部的帶領下,發展新型農田建設,修建排污管道、修復交通干道,積極處理信訪矛盾,迅速取得了村民的擁護和信任。
選派干部到村一個月來,普遍對卸任支部班子成員、現任村委會成員、歷任老支書、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信訪群眾、鄉賢能人開展“六訪”工作,全面摸清情況,并簽訂五年工作目標承諾書,統一做到“五個三”:精準研判農村農業生產經營、農民群眾價值觀念、農村社會環境“三大變化”,全面摸清農村村情、“三資”、組織“三個底數”,高度關注農村老黨員和老干部、信訪戶、困難戶“三類人群”,穩妥處理與黨員、“能人”、群眾的“三個關系”,敢于抵制在位不為、顯失公平、唯利是圖的“三種歪風”。
艱苦環境是淬煉干部成長的“試金石”,芮城縣委突出實踐鍛煉,讓選派干部在吃勁崗位摔打成長,在扛重活中練出真功夫,以實干實效蹚出一條“帶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正一方風氣、筑一方根基”的新路。
合力幫扶,精心“護苗”
為了給選派干部立足農村提供足夠的支持,芮城縣委根據選派村和選派干部實際,堅持關心關愛和從嚴要求并重,實行縣級黨員干部包聯、鄉鎮黨委包聯、項目單位包聯、規上企業包聯“四包”制度:
四大班子當好“培養人”。縣級包聯領導帶領選派干部到村宣布任命,將選派干部扶上馬、送一程、引進門;定期到包聯村開展調研,幫助選派干部解決實際困難。特別是張建軍,結合縣委書記任職期間跑遍全縣151個行政村的要求,優先到選派村調研。每到一個村,他都與“四包”人員進行座談,做到“六看”“六問”,然后定工作目標。“六看”,一看陣地建設、二看為民實事、三看產業發展、四看脫貧攻堅、五看村容村貌、六看精神狀態;“六問”,問黨委書記、問普通黨員、問村民代表、問駐村工作隊、問貧困戶、問上訪戶。目前,他已經調研12個村,為選派干部和選派村出好點子、打強心針、吃定心丸。
組織部門當好“娘家人”。全面落實選派村黨組織書記激勵措施,為干部發放工作交通生活補貼、考核獎勵,提供體檢及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明確考核管理辦法,實施日常痕跡化監督管理,對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發現,早糾正。
鄉鎮黨委當好“監護人”。明確一名班子成員聯系選派干部和選派村,加強對選派干部的日常管理和服務,將選派干部納入村黨組織書記隊伍進行管理,組織開展選派干部與選舉干部工作大比武。
紀檢、政法部門當好“保護人”。持續加強“村霸”整治,嚴厲打擊,堅決剎住個別村長期存在的歪風邪氣,切實為到村任職干部保駕護航、站臺撐腰,進一步凈化農村政治生態。
包聯單位、企業當好“助苗人”。包聯單位發揮部門優勢,在項目、資金、政策、技術等方面優先向選派機關事業單位干部擔任黨組織書記的村傾斜,全力支持選派干部在農村一線干事創業;包聯企業發揮資本、技術、人才等優勢,在勞動力就業、帶動特色產業發展、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收等方面發揮作用,實現企業發展與農村事業雙贏。
著眼鄉村振興、著手人才培養、著力鄉村治理,芮城縣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順利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時刻,用“五苗”行動創造性落實省委要求,下了一手先手棋。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