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捆秸稈 串串經濟
秸捆集中
希望田野
裝載運送
快速打捆
摟草作業
“千手”拾草
6月6日上午,在永濟董村農場的麥田里,農機手操作裝載機將一捆捆秸稈裝上汽車,準備運往陜西。
“麥秸稈回收打捆后,不僅翻地播種省事了,而且秸稈賣后還能增加收入。”農機配套耕作負責人劉紅衛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焚燒秸稈的現象幾乎不見了。從去年開始,我市部分農機專業戶開始購買秸稈打捆機,助力秸稈綜合利用,增加收入。
據劉紅衛介紹,今年他與兩名合伙人投資了收割機、打捆機、裝載機、運輸車等配套農機設備,開展“三夏”作業。收割的麥子歸村民,秸稈歸自己,每收割一畝小麥僅收村民20元,收割后的秸稈打捆賣給當地或外地養殖戶。這樣,既減少了村民的負擔,又增加了自己的收入,有效把秸稈變“廢”為“寶”。
據鹽湖區農機發展中心總工程師張循兵講,過去秸稈還田存在諸多弊端,一是回茬莊稼,機播時麥秸稈會影響耕作,還容易造成種子懸空,種子出苗率低;二是麥秸稈上的病蟲害會二次傷害復播的莊稼。目前,回收秸稈做牧草,是一項值得推廣和有效利用的較為科學的做法。
據了解,秸稈打捆作業,正在全市進一步推廣,這對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意義重大。 記者 衛行智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