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力量”

——萬榮縣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助力鄉村振興紀實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0-05-28

從抗擊疫情到重點項目建設,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到“愛國衛生運動季”活動……在后土大地,總有一群人活躍在“攻城拔寨”的第一線,印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的紅色馬甲是他們的鮮明標志,也是萬榮縣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

全省試點工作開展以來,萬榮立足農業大縣和文化名縣實際,整合現有資源構建組織體系,注重特色建好場所,開展豐富多彩、富有成效的活動,探索出一條新時代文明實踐助推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

融入中心 統籌推進

構建完備組織體系

2018年,萬榮縣被確定為全省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之一。面對這樣一項全新的工作,該縣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點任務,統籌協調推進,迅速構建起完備的組織體系。

一年多來,該縣整合縣委黨校、文化館、青少年活動中心、體育健身廣場等已建成資源,全面鋪開框架建設。目前,投資1200萬元、建筑面積4300平方米的萬榮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已全面建成。中心作為領導縣鄉村三級開展文明實踐工作的“司令部”和“總樞紐”,集中開展培訓行業骨干、制訂培訓計劃、下鄉入村指導等工作,引領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不斷走向深入。

同時,該縣依托正在實施的美麗鄉村建設,選取基礎條件好、積極性高的鄉鎮和村,全面鋪開實踐所和實踐站的建設。目前,萬泉、里望、裴莊等3個鄉鎮已建成了文明實踐所,并涌現出永利、四望、鄭村、南衛、東蘇馮、年村等26個高標準、功能強、富有活力的文明實踐站,縣直單位也建立起財政局、稅務局兩個示范基地。

至此,該縣縣鄉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組織體系全網絡架構基本完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也于今年1月2日正式揭牌亮相,開了全市“先河”。

該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尉艷梅說,組織體系完備后,徹底改變了原來文明實踐活動松散、無組織的狀態,大家融入這個大家庭中,活動有了場所,干事有了方向,目標感、歸屬感和榮譽感也更強了。

注重特色 挖掘內涵

打造多元活動場所

走進漢薛鎮四望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鄉賢館、村史館、農業科技培訓中心等場所一應俱全。其中,根據本村村史精心布置而成的村史館,分為“滄桑歷史”“滄桑歲月”“家族檔案”“功業流芳”四部分,吸引著游客前來參觀。近日,該村又舉行了一場紅白喜事“分餐制”的培訓。村黨支部書記牛明鎖介紹,疫情過后,人們的生活習慣必須有所改變,這個培訓應該盡快進行。 

和四望村不同,南張鄉東蘇馮村近日則在“講習所”里開展了一次特殊的文明實踐活動。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陳水潮帶領黨員干部,系統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大家表示,要把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學深學透,用到實現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中。

萬榮是文化名縣,底蘊深厚、五彩斑斕的民間文化猶如一顆顆珍珠鑲嵌在后土大地。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打造之初,該縣就確立了“一個中心,千村千面”的思路,各鄉鎮、村文明實踐站、所活動內容由中心統一確定,形式則靈活多樣,按照建好“場子”、掛出“牌子”、列出“單子”的要求,“八傳八踐”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功能得到了全面增強和提升。西村鄉貧困村永利村以“家在永利 和贏天下”為主題,充分挖掘本村的“和”文化、飲食文化等,結合決戰完勝脫貧攻堅,開展了藥材種植培訓、扶貧扶智文藝演出等,有效提升了產業規模效益和脫貧致富內生動力。榮河鎮鄭村挖掘當地紅色文化,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在黨史教育基地和村史館內,打造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基地,讓紅色文化得到傳承和弘揚。王顯鄉年村將晉南地區“年”文化用實物和版面在實踐所內進行展示,栩栩如生的景象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增加了更多趣味和實用性。

該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李永輝說,萬榮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要體現出更多文化元素,釋放出更濃萬榮味道,讓鄉村振興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組建隊伍 開展活動

激發群眾精神動力

這幾年,皇甫鄉前小淮村開展的“晾衣曬被”“梳頭洗腳”活動被廣泛推廣開來。作為“董永故里”,近年來前小淮村建起了高標準的董永孝文化園,掛起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牌子,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組建起隊伍,開展好活動,才能真正體現出文明實踐的效果,才能讓文明起到“成風化人”的作用。在隊伍組建上,該縣先后建成了理論宣講、文化服務、科普服務、教育服務、健身服務等五大服務平臺、10支特色服務中隊,并將69514名志愿者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旗下。目前,全縣形成了“1+15”和“10+N”,縱向貫穿縣鄉村,橫向連接縣委、政府和縣直各單位的志愿服務組織體系?!?+15”即1支志愿服務總隊、15支志愿服務大隊;“10+N”即10支特色志愿服務中隊、N支志愿服務小分隊。全縣各志愿服務隊堅持每月一個主題,集中在傳統節日、重要時間節點、全縣重大活動期間,積極組織開展志愿服務系列活動,目前已累計活動4340次。

與此同時,近年來,該縣在“星級文明戶”創評工作中,按照新時代文明實踐“‘心’‘星’相印”模式,共評選出“五星級文明戶”5271戶;在弘揚發展“新鄉賢”文化方面,積極探索“鄉賢+”模式,成功打造了王顯鄉、賈村鄉、南張鄉、通化鎮等9個鄉鎮14個村為“新鄉賢”公益互助會示范點,組織“新鄉賢”實施了27個文化、生態等方面的產業項目,共計完成投資2552萬元;在決戰完勝脫貧攻堅中,開展了弘揚新萬榮精神、推進“八個一”扶貧扶志行動,全面推行孝親敬老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全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

鄉風文明建設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該縣縣委書記杜中偉說,要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成為萬榮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和深刻內涵,成為萬榮實現全面小康的精神動力。(馬逢春)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