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05-18
市縣兩級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是省委、省政府創新政府治理方式、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大制度性安排。
2019年10月29日,全省各市縣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現場推進會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作為全市重大政治任務部署推進,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多次研究改革方案;市委書記丁小強參加審管銜接備忘錄簽署儀式,宣布“運城市集中審批印章正式啟用”。截至4月底,我市共受理行政審批事項11568件,辦結11092件。
一、堅持應劃盡劃,推進事項劃轉
按照“宜劃則劃”“應劃盡劃”的原則,堅持以劃轉為原則,不劃轉為例外,市本級首批劃轉涉改單位24家、劃轉事項273項,其中行政許可事項203項、關聯事項70項,集中度達到77.2%;各縣(市、區)和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集中度平均達到79.7%,完成省定目標任務。
二、堅持從嚴從緊,推進人員劃轉
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和“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則,根據事項流程、環節和辦件量情況,科學制定劃轉人員和編制數量方案,扎實做好編制人員劃轉和機構組建設立,全面承接做好行政審批各項工作。
三、規范管理運行,嚴格集中審批
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嚴格落實《運城市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的實施方案》要求,全力推進“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
(一)嚴格印章管理。完成原審批部門43枚審批專用章收繳并由市政府統一封存,正式啟用“運城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行政審批專用章”。出臺實施市行政審批專用章管理辦法(試行),嚴格印章使用范圍,明確專用章法律效力,原主管部門不得要求企業和群眾在審批事項辦理和辦結中再加蓋本部門印章,不得再實施審批行為。
(二)重構業務流程。按照“受理權與審批權相對分離”的原則,建立“前臺統一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一窗受理”服務模式,設立投資項目區、市場準入區和社會民生區15個無差別綜合受理窗口、5個即辦件綜合受理窗口,將原有的60個受理窗口壓縮至20個綜合受理窗口,壓縮66.7%以上。新增3個綜合發證窗口和2個綜合收費窗口。
(三)建立內控機制。根據權責大小、權力行使的頻率、腐敗現象發生的概率等要素,對收件、受理、審核、踏勘和發證全流程實施督查,分類制定風險防控措施,逐項劃分風險等級,設置內審“重”“中”“輕”3個預警級別,依據梳理出的審批事項風險目錄清單,分別確定行政審批事項依法決策程序和權限。按照“一事項一標準,一流程一規范”的原則,實行標準化管理,明確每個審批環節的操作標準和規則,在最大限度壓縮權力尋租空間的同時提速增效。創新推出“統一受理、要件審查、現場踏勘、統一制證、系統推送”的審批運行機制,實行“受理、審查、勘驗、出證”四分離,做到流程有規范,全程有監督。
(四)打造鏈條審批。踐行“最多跑一次”理念,打破原先按單位設置審批窗口的運作方式,以企業和群眾辦好“一件事”為標準,從申請人取得許可結果的角度出發進行合并同類項改革,變多個事項為一個事項,變多次審批為一次審批,打造集約高效的全新審批流程。目前,圍繞群眾辦事創業的高頻事項,梳理出“我要開飯店”“我要開酒店、賓館”“我要辦網約出租車汽車經營許可證核發”等16種事項“一次性”套餐服務規程,在綜合窗口提供全鏈條式審批服務。
(五)持續簡政放權。按照“能放則放、應放盡放”的要求,積極協調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向所在地省級開發區授權與項目建設密切相關的行政審批事項四大類58項,全力服務保障項目建設;按照就近辦的要求,先行先試,委托授權河津市、垣曲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辦理道路貨運從業資格認定,惠及全市13個縣(市、區)近9萬名司機;落實園區事園區內辦結要求,向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授權企業登記許可事項,助力開發區高質量轉型發展。
四、強化協調聯動,實現無縫銜接
(一)簽署審管備忘。協同市委編辦,與24家事項劃轉單位圍繞劃轉事項、審管銜接、審批印章、檔案管理、專網移交、專家評審、現場勘驗、信息互通等進行8輪協商,形成雙方互認的審管銜接備忘錄并予以正式簽署,明確了與原審批部門的職責和責任,明確審批事項劃轉到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后,由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集中行使劃轉事項審批權;原審批部門對行業內的主體進行日常監督管理職能不變。
(二)健全制度機制。落實“誰審批、誰負責”“誰主管、誰監管”原則,出臺實施運城市審管協調聯動管理辦法(試行)、行政審批事中事后監管辦法(試行)等制度機制,構建審批與監管既相互分離又相互協調的運行機制,推動行政審批事項審管工作在制度框架內有效對接、無縫銜接。
(三)創新審管模式。依托電子政務外網,建設運行審管信息聯動平臺,在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作出審批決定后,即時將審批結果及有關信息推送至信息聯動平臺,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及時認領并進行事中事后監管;行政主管部門在作出與審批相關的行政決定或審批所依據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調整后,即時將相關情況推送至信息聯動平臺,實現行政審批與監管信息雙向告知、共享共用。
(四)加強聯絡會商。成立聯絡會商領導小組,組長由分管副市長擔任。聯絡會商采取函告或工作會議等形式開展,涉及單個部門的以往來函形式協商解決,涉及多個部門的通過召開工作對接會或協調會形式協調解決,切實形成審管合力。
(五)推動業務協同。明確在現場勘驗、專家評審等審批相關環節實施權限,對技術標準、人員資質要求相對較高,需要熟悉標準、培養資質人員過程的環節,由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組織并與行政主管部門共同派員參加。劃轉審批事項需使用部門業務系統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上溝通協調,及時開通系統;涉及相關制式證照、證書、申請文書、格式文本等資料的,由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移交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
五、強化改革創新,打造特色亮點
(一)創新審批理念。堅持依法審批、高效審批、廉潔審批工作理念,全力打好“兩辦、兩率、三分、四個一”改革“組合拳”,充分釋放“一枚印章管審批”體制優勢。“兩辦”即“一窗辦”“一網辦”,解決辦事群眾和企業多頭跑、來回跑問題,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兩率”即提高合并率和精減率,最大限度優化合并可同步辦理的審批事項,在做加法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減事項、減時限、減環節、減要件、減證明,在做減法上出真招。“三分”即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根據權責大小、權力行使的頻率、廉潔風險的概率等要素,將審批事項劃分風險級別,建立風險內控機制。“四個一”即建立“四個一”審批體系,實現“一個窗口辦理、一套清單管理、一支隊伍勘探、一流效率審批”,樹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行政審批理念,提供有溫度、快速度、好態度的政務服務,當好服務企業群眾的“店小二”。
(二)服務項目建設。堅持“項目為王”,開設“投資項目審批服務專區”,推行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容缺受理、承諾辦理,模擬審批、融合審批等9項舉措,在項目立項時同步推進項目初步設計、工程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等,按下項目審批“快進鍵”、跑出項目審批“加速度”,市級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間提速70%以上、縣級提速65%以上。在辦理項目審批、核準中,將法定的20個工作日承諾壓縮至5個工作日,辦結時間節約75%;在辦理項目備案中,將2.5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辦理時間節約60%。
(三)強力推進工改。一般工業項目審批由省定的38個工作日壓縮到20個工作日,政府投資類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由100個工作日壓縮到58個工作日。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建設工程竣工規劃認可承諾時限由法定的20個工作日,壓縮為建設用地規劃許可3個工作日辦結、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和建設工程竣工規劃認可5個工作日辦結。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可用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用地預審意見代替土地證明文件,切實提高審批效率。
(四)助力企業開辦。優化審批流程,新辦企業設立實行一窗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申請資料由原來的10件減至7件,精簡30%;辦理時限由1.5個工作日壓縮為0.5個工作日,壓縮66.7%,將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內;控制各環節辦理時間:企業登記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1個小時內,印章刻制3個小時內(銅章除外),申領發票4個小時內,比國務院規定少7.5天,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內生動力。
(五)優化市場監管。落實“規范、減少、調整”原則,實現新開辦食品生產企業申請材料從原來的19項精減到8項,縮減比例達到60%,18項審批事項申請材料總縮減率達到52%。藥械企業需變更許可內容的,在提交驗證材料可控的情況下取消現場審批環節,予以直接審批;《食品生產許可證》變更或延續的,申請人聲明生產條件未發生變化以及相關規定和標準未對生產條件提出改進要求的,取消現場核查直接審批,實現涉及現場審核企業由1500余家減少至300家左右,企業審核次數和審核人員上門次數由1500余家、3500余人次減少至300家左右、600余人次,大幅降低企業成本。在全省率先建立涉企信息歸集長效工作機制,截至5月中旬,“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山西)”歸集公示運城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涉企行政許可信息條數位列全省第一。
(六)創新現場勘驗。推行“合并勘驗”“一次勘驗”,選取相近區域或統一類型的勘驗事項“合并勘驗”;整合勘驗評審環節,實行現場評審,召開現場評審會,當場作出評審結論;存在整改的由企業整改完善后將整改情況以照片或視頻形式發送勘驗中心即視為整改完成,不再進行二次勘驗。所有現場勘驗事項時限由原來的256個工作日減少到82個工作日,壓縮68%;將可合并的72個勘驗事項整合至30個,減幅58%。截至5月中旬,共完成現場勘驗事項218件、辦結193件、限期整改25件。
同時,落實“五減”要求,實現民辦職業培訓學校設立申請資料由原來的25件減少至15件,減少40%;辦理時限由50個作日縮短為20個工作日,壓縮60%。安全生產許可證辦理首次申請由原來的14項申請材料縮減為13項,延期申請由原來的12項申請材料縮減為3項,審批時限由原來的法定45個工作日縮減為12個工作日。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由法定的20個工作日縮減為14個工作日,竣工消防驗收由法定的20個工作日縮減為14個工作日,有效提高了審批效率。
下一步,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將按照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以及市委“五抓一優一促”經濟工作主抓手,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自加壓力、狠下功夫,持續引深拓展“一枚印章管審批”體制機制優勢,加快打造“六最”營商環境,為運城高質量轉型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改革聚合力 特色促發展

我市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開展以來,13個縣(市、區)和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高度重視,聚力改革,通過一系列亮點舉措推動行政審批服務管理高質量發展。
鹽湖區
●行政許可事項實現綜窗受理。對劃轉事項進行全面改革,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實現“零差別”全科受理。
●開展集成服務。設立“幫辦代辦區”,幫助企業、群眾完善所辦事項受理前的相關材料;編制“一件事”辦事指南和材料清單,設立“一件事綜合窗口”。
●建立機制,實現數據共享。通過物理平臺抓取數據,作為窗口辦事依據;進一步減少辦事材料,不再需要群眾重復提供材料。
●自主開發系統,審管銜接有效開展。印發《鹽湖區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審管信息雙向推送制度》,自主開發“審管互動系統”,構建全新的“互聯網+審批+監管”聯動新模式。
河津市
●健全制度規范審管銜接。通過推行“五減”改革,減事項13項,減材料13件,減環節28個,減時限在法定基礎上平均壓縮75.4%。
●實行模擬審批。政府投資類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節約審批時限90天以上。
●擴大信用承諾審批范圍。對11個行政許可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對32個行政許可事項實行容缺受理。
●委托下放17項行政職權,實現9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站)全覆蓋,實現就近辦。
●推行“耿小二”幫辦代辦,為企業和群眾辦理各類事項1915件。
永濟市
●優化“五個一”審批流程,即一個窗口綜合受理、一次會議聯審聯批、一張清單全面告知、一次勘驗省時高效、一名專人全程包聯。
●創新“五類”審批方式,即并聯審批、承諾審批、模擬審批、容缺審批、網上審批,并對重點項目實行全程“包聯幫辦”“掛圖作戰”,做到材料不齊指導辦、資料齊全馬上辦、緊急事項加班辦、復雜事項聯合辦。
臨猗縣
●一窗受理,受審分離。劃分為3個“一窗區”,設立相關公共服務事項辦理區域,做到審批服務便民化。
●施工許可“六勘合一”。一張流程管施工,一張流程管勘察,施工許可與招標、人防、消防等手續同步辦理。
●商品房預售“五證公示”。設置房地產開發企業專門窗口,在房產企業取得國有土地使用證后,“一條龍”辦理相關手續。
●簡化勘驗流程。業務受理后,辦事指南增加影音PDF格式、勘驗視頻,用于一次辦理,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勘驗。
萬榮縣
●“承諾制+幫辦代辦”模式,為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提供高效服務,有效破解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長、環節多、落地難問題。
●制定社會備案類、政府投資類工程建設全流程全事項服務手冊標準模板。組建代辦隊伍,制定代辦服務制度,規范代辦流程。針對大型項目入企幫辦,實行“一事項一手冊”。
新絳縣
●打造“兩支隊伍”。“業務精兵”隊伍承擔承諾制項目和工改項目的全程幫辦、代辦,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改革先鋒”隊伍重點推動“一網通辦”“五減改革”“四級四同”“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工作。
●推行新模式。將353項政務服務事項整合分為9類納入“一窗受理”。設置9個功能區和25個綜合服務窗口,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獨立勘驗評審、綜合窗口統一出件的新模式。
●落實幫辦代辦制度,對重點項目實行一站式、保姆式幫辦。
●實行掛圖作戰,對項目進程進行全方位展現,實時跟蹤進度,實時跟蹤服務。
●開通綠色通道,重點項目優先辦理,簡化審批流程。
稷山縣
●一窗受理。將原來的兩個科室、4個窗口受理合并為一個窗口受理,讓群眾一個窗口就可辦完相關手續。
●掛圖作戰。將全縣50個項目制表繪圖,對項目進行統籌劃分,按照項目計劃,督促項目有序如期推進。
●聯審聯批。組織召開項目建設聯席會,共同就項目建設的各方面進行把脈會診,并提出具體的解決辦法。
聞喜縣
●實行重點項目審批“四個一”工作機制。即一份工作通知催辦、一套作戰流程推辦、一本服務手冊引辦、一班精兵強將專辦。
●在商事登記領域深化政銀合作。借助銀行資源,將商事登記延伸到營業網點,打通商事登記和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推行“兩線兩片”集中辦理模式。圍繞“辦成一件事”,按照“投資項目線”“企業開辦線”“社會事務片”和“農林交通片”劃片分區,對事項進行集中辦理,切實減少辦事企業、群眾不必要的往返、排隊。
夏 縣
●創新服務模式、實施“兩線一片”。將204項行政許可事項按照市場準入線、投資建設線、社會民生片重新劃分,優化再造審批流程,全力打造高效集約的全新審批流程。
●實施高效服務提質行動。推動審批服務自助辦、便民服務就近辦、政務大廳智能辦;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體系;在大廳開設“找茬窗口”;建立投訴舉報跟蹤督辦機制。
●規范服務指南。對政務服務事項逐項編制標準化工作流程和辦事指南,細化量化政務服務標準。
芮城縣
●建設“人民之家”,筑牢改革基石。芮城縣把“人民之家”(政務大廳)建設項目作為今年頭號重點工程推進,確保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更好落地見效。
●成立項目指揮部,行政審批提速度。以“五個一”重點項目指揮部,統籌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以“精簡高效、職能明晰、運行順暢、監管有力”工作機制壓縮辦理時限,優化服務水平。
●打造“政銀合作”新模式,增設企業開辦“快車道”。針對企業登記注冊實行“政銀合作”免費代辦模式,將商事登記延伸到營業網點,打通商事登記和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絳 縣
●服務群眾“就近辦”。將個體工商戶核準登記、食品小經營店備案證、食品小攤點備案、醫療機構執業許可、鄉村獸醫登記5項權力事項下放到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在全省走在前列。
●企業開辦推行政銀合作。在企業開辦方面,制作全程電子化操作流程圖,配備專職人員全程提供指導;制作各種業務電子模板,方便群眾取用;積極聯系各大銀行,尋求政銀合作。
●積極主動靠前服務。
垣曲縣
●批前聯合勘驗,手續一次性告知。制定《垣曲縣行政審批聯合勘驗實施細則》、“六個一”“容缺受理”“模擬審批”等審批服務機制。制作手續一次性告知清單,減少勘驗次數,提高審批效率。
●匯編法律法規,促進依法規范審批。整理最新行政審批相關法律法規,形成《垣曲縣行政審批局法律法規匯編》,指導相關工作開展。
●開設“股長講壇”,強化業務培訓。確定每周開展一次“股長講壇”。結合主業教學相長,互促互進,推動形成一崗多專、一崗多能,推動“一枚印章管審批”向縱深發展。
平陸縣
●緊扣“優”字,注重“一窗受理”。優化事項清單、辦事流程、“受理窗口”、基層服務。
●緊扣“網”字,注重“一網通辦”。建成“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平臺,實現線上線下同步。
●緊扣“提”字,注重“一條流水”。審批提速,讓企業辦事更快捷;服務提質,讓企業辦事更明白;作風提優,讓企業辦事更順暢。
●緊扣“服”字,注重“一次辦理”。實行“一次告知、一表申報、一窗受理、一次辦成”,線上“一次登錄、一網通辦”,線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推行“信用承諾+模擬審批+無償領辦代辦”套餐式服務。在辦理行政許可過程中,符合承諾制辦理的企業投資項目享受供地前統一服務,一般工業項目享受全程信用承諾,簽訂承諾即可領取開工前所有手續。
●實行“模擬審批”。對政府投資項目和供地前用地主體相對明確的企業投資項目,除必需的核心材料外,原則上對審批結果不產生重大影響的前置審批條件都可容缺受理,先行出具《模擬批復》。
●組建專業領辦代辦隊伍,設立領辦代辦中心,對重大項目和弱勢群體提供全程領辦代辦服務。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