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0-04-29
□記者 王耀
“民以食為天”。在日常生活中,進食和吞咽是我們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通過進食,我們也能享受來自食物的味蕾體驗和愉悅感覺,可是,有這么一群人,他們飽受吞咽障礙困擾,無法正常進食,不能食之愉悅,甚至危及生命。
連續兩次開顱手術后,老人無法進食
4月的清晨,年近八旬的劉老先生一口一口咀嚼著飯菜,安靜地感受著生活日常。如今,他在家人的喂食下即可正常進食,也擺脫了曾經讓他苦不堪言的鼻飼管。
吃飯喝水是保持生命的最基本行為,但是以前,這對于之前的劉老先生來說卻是無法做到的事情。
一切都源于今年3月。劉老先生突發腦出血,家人緊急驅車將其送至運城市中心醫院進行搶救。
病情危急,兩天之內,劉老先生連續進行了兩次開顱手術。在重癥監護室呆了半個月后,劉老先生擺脫了生命危險。但不能經口進食、無法說話、一側肢體功能障礙等并發癥,讓其無法正常進食。醫生只好采取鼻飼管的方式,為他“打”入流食。這根從鼻子通往胃的管子,成了術后劉老先生的“生命通道”。
難道今后都要采取這種方式進食了嗎?看著老人日漸消瘦,家屬的心情愈發沉重。
在醫生的建議下,家屬將劉老先生轉入市中心醫院康復科。
低頻電刺激、球囊擴張……8天后,老人張口進食
市中心醫院康復科主任原永康帶領團隊,為劉老先生進行了詳細的神經系統檢查及康復評估,發現劉老先生存在吞咽障礙,便安排他做了吞咽造影檢查(VFSS)。VFSS就是在X線透視下,針對口、咽、喉、食管的吞咽運動所進行的特殊造影,被認為是評價吞咽障礙的“金標準”。
根據VFSS的檢查結果,原永康團隊給劉老先生制定了一套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首先拔掉老人的鼻飼管,采取間歇性經口腔插管食管注食法,每天四到六次,每次注入350毫升至400毫升,具有豐富營養的物質,保證患者營養,杜絕他因為經口進食,誤吸造成的肺部感染。隨后,專業的言語治療師對劉老先生進行吞咽障礙的間接訓練和直接訓練。簡介訓練包括口腔感覺、運動訓練技術、氣道保護方法、低頻電刺激療法、球囊擴張技術、神經調控技術等。直接訓練就是攝食訓練,從食物的選擇、進食的體位和進食速度等方面,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通過8天的治療,劉老先生已經能用嘴巴吃東西了,鼻飼管也拔掉了。能吃東西的劉老先生重拾了對生活的信心,他和家人都特別開心。
為了更好地幫助劉老先生恢復生活質量,康復科的治療師還對劉老先生進行了專業的言語康復治療,通過專業技法,提高患者對口唇的控制能力,使患者在反復進行的訓練中重新獲得言語行為,達到言語的恢復。
“父親剛轉到康復科時,處于昏迷狀態,無法張口說話,只能通過鼻飼管進食。因為小腦損傷,還失去了平衡能力。來康復科才8天,效果很好。作為家屬,十分感謝康復科的高超水平和精心護理?!眲⒗舷壬呐畠焊嬖V記者。
醫生提醒:
康復觀念很重要 千萬別自暴自棄
與人們熟知的臨床醫學相比,康復醫學還沒有被人們廣泛認知。按照學術上的定義,康復醫學起源于20世紀中期,是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一個具體的專業或者專科。簡單來說,臨床醫學以疾病為中心,康復醫學以功能障礙為中心。它和預防醫學、保健醫學、臨床醫學并稱為“四大醫學”,是一門以消除和減輕人的功能障礙、彌補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設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醫學學科。
舉例說明,如股骨干骨折,臨床醫學用手術的方法將其固定,使其穩定,達到骨折的穩定復位,這是消除病因??祻歪t學主要研究功能障礙,如術后疼痛、活動受限,方法是用運動療法和物理因子療法,其目的是改善下肢功能,預防殘疾。相比較而言,臨床醫學富有針對性,康復醫學則更有整體性。
“很多患者認為,得了腦出血、腦梗,能活命就不錯了,偏癱、殘疾什么的都能接受。”原永康表示,“這個觀點是肯定錯誤的。絕大多數腦血管病后遺癥都是因為康復不及時導致的,例如一側手失去功能、走路腿沒法彎、走路畫圈等。如果腦血管病患者在治療結束后,都能第一時間轉到康復科進行正規康復,絕大多數人都能恢復到和正常人基本沒區別的程度。這樣就能活得有尊嚴,既不會增加子女的負擔,也不用請護工專門照顧?!?/p>
很多人并沒有康復觀念,往往是出院半年、一年了,偏癱形成了,才想著去康復,還來得及嗎?
原永康表示:“腦出血、腦梗后90天內是康復的‘黃金期’,發病90天內能去康復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患者因為各種原因錯過了這個時機,還是應該去做康復治療。只要患者還有一點基礎,經過正規康復治療,都能取得一定的進步。有的患者一兩年都沒進行正規康復,來治療的時候,需要手扶著墻才能走路,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治療,現在已經可以獨立行走了。”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