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陶登肖 范楚喬時間:2020-04-20
他被中國曲藝家協會評選為“全國十佳故事大王”,聽他講過故事的人數以萬計;他曾在各大舞臺上神采飛揚、妙語連珠,數十年如一日地講述、宣傳運城歷史文化,傳播正能量。
如今,沉寂10年后,他再次寶刀出鞘,不顧病痛,克服重重困難,歷時兩個半月,嘔心瀝血編寫了6000余字的安邑名人故事《航天英雄景海鵬》。他就是78歲高齡的“故事大王”苗重民。
只爭朝夕,不負美好時代。苗重民用頑強的毅力和對文藝的無比熱愛,繼續著他的故事人生。
“河東鐵口”屬老苗
提起苗重民,很多人都交口稱贊:“苗老的故事講得好啊!”“苗老口才河東一絕!”……
有著河東“故事大王”之稱的苗重民,自幼酷愛文藝,七八歲就學著說說唱唱,講故事、打快板、說相聲。不過,這棵文藝好“苗”子,卻沒有天然的沃土來培植。
父母先后離世,哥哥苗重安和6歲的苗重民只能跟隨年邁的祖父祖母生活。艱苦的歲月使兄弟倆養成了堅強自立的性格,他們的藝術天分也逐漸顯露,哥哥有繪畫天賦,苗重民則有一張巧嘴,愛講故事,口才極好。后來,他主動輟學,擔起養家重擔。
但是,喜愛文藝的他并沒有停止學習,文化館、影劇院、書店、報社、廣播站等地,經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十來歲正式登臺講故事,憑著執著追求和不懈努力,在廣闊的社會大學中練就了過硬的本領,即興表演、口技、模仿秀、戲劇、曲藝等樣樣在行,就連即興編成的順口溜也主題鮮明、合轍押韻,令人驚嘆。
他將四處收集的好人好事、逸聞趣事,編成了一個個情節精彩、正能量的故事。舜帝傳說、鹽湖傳奇、關公故事、大美運城……他自編故事300多個,走到哪編到哪、講到哪,幾乎講遍了運城的各個鄉鎮村落、機關廠礦、社區學校,并且一講就是數十年,被群眾稱為“運城的單田芳”“河東鐵口”。
除演出外,他還擔任過省內、省外很多學校的校外輔導員,給青少年編講故事、贈送圖書,義務開辦講故事培訓班,幫助輟學兒童。即使在病床上,他也翻資料、寫文章,一出院就去班里為學生、群眾輔導講故事。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曾稱贊他:“幾十年如一日站在精神文明戰線上,對未成年人進行生動的傳統文化教育,取得諸多成績,真是難能可貴!”
1994年,在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曲藝家協會主辦的“漢斯杯”全國故事大賽中,苗重民創作表演的《老店新事》被評為優秀獎,他本人被評選為“全國十佳故事大王”。2006年,他被山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山西省民間藝術大師”“山西民間文化遺產杰出傳承人”稱號。2007年12月,在中國文聯、中國民協等7家單位聯合舉辦的首屆中國故事節上,苗重民取得全國第3名,出色的表現吸引了各路媒體的關注。
寶刀不老再出鞘
2010年,苗重民患了急性腦血管疾病,半身不遂,行動困難。那年,他不得不告別舞臺,停止表演事業。
經過治療和鍛煉,他身體狀況雖有好轉,但至今仍行走不便,語言表達也比較吃力,所幸右手看書、寫字不受影響。
這場大病之后,往日積極樂觀、神采飛揚的他,近十年來心灰意冷,經常處于苦悶、煩躁的負面情緒之中,也不大和外界交往。
直到去年,一次征文活動令他沉寂多年的心海,又一次泛起波瀾。
2019年8月,他從親朋處得知,新刊物《安邑研究》正在征文,主題為安邑歷代名人。“我還想給大家講故事!”這個念頭冒出來以后,苗重民便開始構思選題。
嫘祖養蠶、大禹治水、關公故事、司馬光砸缸……運城古今傳說、名人故事,講了幾十年,早已刻在了他心里。經過反復思考,他選定了安邑驕子、三巡蒼穹的英雄航天員景海鵬。
2008年景海鵬圓滿完成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全國普天同慶,安邑的父老鄉親也紛紛奔走相告,熱烈慶祝。苗重民應相關部門邀請,帶領文藝宣傳隊,前往景海鵬父母家中進行慰問,對這位航天英雄的成長環境、個人經歷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他自強不息、矢志報國的精神十分欽佩。
“景海鵬是古鎮安邑的新驕傲,是三巡蒼穹的中國英雄。他光鮮成績的背后是持之以恒的辛苦付出和努力。他的事跡激勵著無數國人,是新時代應該大力弘揚的榜樣。”苗重民說。
于是,這位故事大王又踏入了他的“故事江湖”,又回歸了“兩眼一睜,忙到熄燈”的生活。
“幾十年啦,我就是愛講故事,就算口齒不清晰了,思維還算靈活,我還能寫、還能創作。”苗重民說,十年了,他從來沒有這么有干勁、有活力。
帶病創作寫文稿
說干就干,為了獲得第一手的真實信息,苗重民在護工的幫助下,坐著輪椅、拄著拐杖,前往景海鵬父母和其他親朋家中走訪,參觀其曾經就讀的學校,參觀市區航天公園,搜集資料。
當時正值冬季,拖著病體的他頂風冒雪,先后外出采訪十余次。受訪者都被他的執著與堅持所感動,采訪結束后,都提醒他注意身體,不要過度操勞。
那段時間,苗重民為了創作,幾乎每天熬到半夜,經常是護工把飯做好,卻叫不動他吃飯。
為了補齊資料,他輾轉聯系到市區航天公園相關負責人。航天公園對此事非常重視,專門派人把他接到公園參觀。工作人員多次加班幫他查找資料,定稿后又將手稿完整輸入電腦,存為電子文檔。苗重民忍著病痛,一字一句地和工作人員交流,盡最大的努力編輯、校對。
在鹽湖區殘聯、社區等社會各界力量的幫助下,苗重民以頑強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完成了新編名人故事《航天英雄景海鵬》。因苗重民身體原因,故事由我市朗誦名家侯德志錄制成音頻。
故事講述了景海鵬出生、幼年、少年、成年的主要經歷,包含出生、寒窗苦讀、考取航空學院、一飛沖天、三巡蒼穹等情節,文筆精煉,內容感人,充分展現了景海鵬的成長環境,以及他不畏艱難、勇于探索的崇高精神,和信念堅定、矢志報國的家國情懷。文稿和音頻經網絡傳播引發熱議,讀者、聽眾紛紛通過電話、微信向苗重民致意,贊揚他寶刀不老、藝術長青。
“苗老師,您編的故事有高度、有深度,讓人聽得激動,讀來熱血沸騰。”
“景海鵬是運城的驕傲,您也是我們心中永遠的故事大王。”
“一遍不過癮,我還想再聽一遍。”
……
該故事刊登在《安邑研究》第三期,也被刊登至《運城晚報》副刊文化版《河東鄉賢榜》欄目,改編后題目為《景海鵬:矢志報國的運城驕子》。
采寫6000字的文章,對于多數年輕人來說,不算太難的事。可對于一個疾病纏身,常年使用老年手機,一點也不會用電腦打字的苗重民老人來說,卻是難上加難。
為了寫好這個故事,他電話打了200多個,稿紙寫了一大摞,筆芯用了十幾根,幾經修改才定稿……
采訪中記者看到,苗重民連起身站立都需要護工幫助。難以想象,是怎樣的力量支撐著他挑戰自我、完成創作!
“中間我也曾想過放棄,但‘敲鑼賣糖,各干一行’。不做則已,既然選擇了,就要做好、做到底。”苗重民說。
苗重民的哥哥、著名畫家苗重安激動地將故事文稿連讀3遍,為弟弟重新振作精神感到高興。他認為,正能量的感染和影響,對弟弟的精神振作和身體康復起到了醫學都難以完成的重要變化,創作過程為弟弟注入了一支支“精神興奮劑”。
“一沒錢二沒權,跑上跑下搞宣傳,無私奉獻幾十年,不怕人叫老憨憨。”以前,曾有人這樣調侃苗重民,他聽到后嘿嘿一笑,轉身又切換到講故事模式。
現在,苗重民仍不甘清閑,看書、讀故事,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通過各種形式繼續為運城文化的傳播貢獻自己的力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