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今日運城>

為弱勢群體撐腰 為普通群眾發聲——記鹽湖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郭繼紅

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馬澤賢時間:2020-04-08

去年12月,鹽湖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郭繼紅榮獲“全國法律援助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該中心的全體人員和受過法律援助的群眾無不拍手祝賀、紛紛贊揚,感嘆他獲此稱號乃是實至名歸。面對大家的祝賀和上級的獎勵,郭繼紅在感到欣慰的同時,更感到自身責任之重大。

心系群眾 扎根法援

2002年,組織安排郭繼紅建立法律援助中心,他帶著兩名工作人員、200元啟動資金,正式開始了法援之路。

一切從零開始,沒有辦公地點,一張桌子、兩把椅子就開始接待來訪群眾;沒有辦公的交通工具,就騎著自己的摩托車去鄉間地頭解決群眾的難題。最終經過三年的努力,法援中心的辦公條件得到改善,受到上級組織的認可。

隨后,法援中心收到了上級部門的撥款,該中心2005年起先后在鹽湖區法院對面、區法院南口門房等地建立了法律援助受案大廳,在2011年春節后,作為全國援助聯系點,建立起70平方米的“法律援助便民服務大廳”。

物質上的難題好解決,但是群眾心里的不認同、不信任始終是壓在郭繼紅心上的一塊石頭。

“民不與官斗,貧不與富爭”,是老百姓心里的固有印象,大部分群眾來中心尋求援助也是不抱多大希望的,覺得有所謂的“官官相護”。為了讓百姓了解法律援助、明白程序、清楚范圍,郭繼紅四處奔走,到處宣傳,在城市巷口、農村地頭,隨處可以看到他拉的橫幅和宣傳標語。

為了讓弱勢群體能夠找到幫助他們的地方,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他節省中心資金,能不花錢的地方絕不亂花,硬是將錢用在了“刀刃”上——統一制作了四百多個牌子,讓群眾看得見、找得著地方;為了拓寬法援的路徑,他和各個部門的領導多次籌措、協商,最終在婦聯、團委、工會、殘聯、老齡委、民政局等部門設立了行業援助工作站,在22個鄉(鎮、辦事處)全部設立了基層援助工作站,在全區行政村和社區設立了342個聯絡點。

就這樣,事情一點一滴地做,群眾心中原來的不理解、不認同漸漸消失了,正如郭繼紅所說的“打開一個窗口,伸出援助之手,加快援助節奏,方便群眾接觸”,通過各種宣傳,通過一對一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法援中心的口碑在老百姓中逐漸樹立,援助案件數由最初的幾件、幾十件、上百件到現在的每年幾百件遞增。

誓言鏗鏘 初心如磐

創建中心的艱難,造就了郭繼紅不怕吃苦的精神,他多次榮獲上級嘉獎;身為法援人的責任感,更加堅定了他甘作基石畢生奉獻的赤子之心,知道郭繼紅的人都說:“他絕對是干法律援助的一塊好料。”

每一次法援中心開會,郭繼紅都反復強調,對每一個前來咨詢、申請法律援助的當事人都要實行“一個微笑、一聲問好、一個座位、一杯熱水、一個答復”的“五個一”服務和“熱心、用心、貼心、耐心、愛心”的“五心”服務。這“五個一”和“五心”服務不僅是他對工作人員、對自己的要求,更是多年來他的切身體會和實際行動。

法援工作本質上是為弱勢群體尋求公平正義,其中尋求援助最多的是婦女、兒童和農民工。

養父母去世、養子和親生父母撫養關系的處理,農民工癱瘓向老板討薪,聾啞人遇到車禍死亡的賠償問題,打工青年出事故卻遇到責任“踢皮球”現象……這些案例數不勝數。很多時候,負責調解的人需要面對情緒激動的受援人不停地訴苦,所以,法援人必須要耐心傾聽、認真梳理,才能從瑣碎的材料中梳理出最有價值的線索。

一直以來,郭繼紅總是手把手地教一批又一批的法援工作者、志愿者,教他們如何穩定求助者的情緒、如何進行有效溝通、怎樣才能把事情在調解階段就能解決,讓雙方都得到滿意的結局。

而對于一些“難題”,郭繼紅也經常往自己身上扛,身先士卒地彰顯出法援人應有的擔當。農民工王傳福在運城空港的一個工地干活,活干完后,姓杜的老板給他打了一張32萬元的工資欠條,王傳福多次討薪,老板不僅不給,還把他打成了重傷。面對老板囂張的氣焰,一批一批的人上門協商均無結果。郭繼紅決定自己上,一定要為王傳福討回32萬元。

經過多次協調和四次法庭對決、四次勝訴,法院終于給了王傳福一個公平正義的好結果,但卻遇到了執行難的問題。于是,郭繼紅只要一有空就去法院詢問執行情況,因為杜老板的公司在太原,他經常抽出時間天不亮就開車去太原,查證對方的開戶銀行及資金流動情況,最終為王傳福討回32萬元。

歷時四年的討薪,終于在郭繼紅的努力下獲得成功,而他自己也生生地累瘦了十幾斤。

其實,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有陜西農民工周善善斷手討薪案、四川籍農民工兄弟的欠薪案、馬芝蘭老人贍養討地案……這些不只是案件的名稱,更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淚有汗的故事。而這些故事的背后,是郭繼紅多年如一日的初心——為弱勢群體發聲、為普通群眾爭取正當權益。

不負韶華 必爭朝夕

全國的法治建設如火如荼,群眾用法律保護自己權益的意識越來越強,隨著求助人數的增加,該中心的事情更忙、更雜了,郭繼紅深切地感受到光憑個人的力量是無法解決群眾需求的,于是他積極聯系離退休司法人員、老黨員、老干部、復轉軍人、律師、大中專畢業生等,從中聘請了600多名法律志愿者,參與法援工作。

在郭繼紅的指導下,法援工作在鹽湖區覆蓋的面越來越廣,群眾的滿意度也越來越高。

然而口碑越好,郭繼紅覺得自身的壓力越大,現如今法援隊伍覆蓋到鹽湖區的各個鄉鎮、村莊、社區,援助的精準性、專業度也必須跟上,定期培訓必不可少。

為此,他帶領中心的全體工作人員深入學習了《婚姻法》《婦女權益保護法》《勞動法》《合同法》《刑法》《民法》等相關法律。他不僅著手辦案、手把手教辦案,還通過定期培訓向各個社區的法援志愿者、社區居民傳授法律知識,增強群眾的維權意識,把黨的溫暖送到群眾心頭,把隊伍建設得更專業。

當前,政務電子化越來越普及,為了讓群眾少跑腿,郭繼紅敞開服務“一扇窗”,簡化了原有的法律援助受理審查程序,同時率先推出網上預受理功能,申請人提交法律援助申請后,工作人員會及時予以反饋處理。這樣互聯網和法援的結合,不僅降低了維權成本,提高了辦事效率,還獲得了受援群眾、辦案律師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從開展法援工作至今,郭繼紅獲得了多項榮譽——2003年,被省司法廳授予“山西省司法行政系統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個人”稱號;連年被市、區司法局評為先進工作者和法律援助先進個人;多年被省、市、區評為先進個人;2019年12月,被司法部評為“全國法律援助工作先進個人”。

也許,郭繼紅的這些榮譽和光環會被時光淡忘,但他忠于法援工作崗位、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和赤子之情,將在運城這片沃土上樹為豐碑、鑄成典范,成為大家永遠學習的楷模和榜樣。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