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縣域>

農業規模經營的有益探索

芮城縣推進農業生產托管試點工作紀實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翟曉夢 張學晉時間:2020-03-19

陽春三月,芮城的田野就像一幅美麗畫卷。桃花紅杏花白,麥苗碧綠,噴藥車在廣闊的田間“歡快歌唱”,從農民朋友洋溢著笑容的面龐仿佛看到了糧食豐產在望……

連日來,芮城縣農業生產托管試點項目“三人小組”在芮城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帶領縣農經中心工作人員在田間地頭了解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情況,指導農業生產托管試點項目工作。

芮城縣是傳統的農業生產大縣。2019年,該縣農作物播種總面積達94萬畝,其中糧食播種總面積85萬畝,總產量4.3億公斤,連續9年獲得“全國產糧大縣”榮譽稱號。近年來,隨著許多農民進城務工、外出打工,農村勞動力日趨緊缺,農業生產托管模式在芮城縣應運而生。據不完全統計,該縣2018年農業生產托管面積3.8萬畝,2019年農業生產托管面積5.5萬畝。今年一開春,各服務組織就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忙著和農戶商量托管事宜。

領導重視抓“托管”

芮城縣委書記張建軍高度重視土地托管工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聽取相關部門工作匯報。他在鄉鎮基層調研時多次提出,農民進城務工、外出打工,村里土地誰來管、誰來種、怎么種,是擺在各級干部面前的一道考題。他要求各村黨支部書記要“三肩挑”,要做政治、管理、經濟方面的帶頭人,要當好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董事長”,依托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成立的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社會化服務,把家里缺勞動力、缺技術的農戶土地托管起來統一管理,真正解決目前“無人種地、種不好地、不愿種地”的問題,真正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堡壘作用。芮城縣委副書記、縣長尚玉良多次主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制訂《芮城縣農業生產托管試點項目組織實施方案》,并把托管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同時,該縣把農業生產托管項目作為2020年全縣十大發展工程之一,由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譚平川、副縣長張煒、縣政協副主席李官智3名副縣級領導干部組成“三人小組”,對項目實施情況及時跟進督導,并研究解決項目實施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芮城縣農經中心積極當好全縣土地托管“大管家”,建立了全縣托管服務主體名錄,成立了由農業、農機、農經、農民代表、技術專家等多方參與的服務主體資格審查監督工作小組,加強對服務主體服務價格、服務合同、服務標準、服務質量的監管,用農民群眾的滿意度來衡量托管工作效果,讓更多的農民群眾知曉托管、參與托管、受益于托管。目前,各鄉鎮正根據芮城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統籌謀劃全年的農業生產托管工作,全縣上下形成了重視農業生產托管的濃厚氛圍。

菜單作業促“托管”

目前,芮城縣注冊登記的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有1062家,其中農機專業合作社75家,注冊成立的家庭農場78家,從事糧食生產服務的龍頭企業5家,擁有農業機械31200余臺。全縣機耕、機播、機收面積占比分別達到96.5%、95.3%、92.9%,為“小農戶”實現“大生產”,糧食生產實現規模化、集約化提供了堅強的物質和技術保障。

芮城縣農業生產托管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糧食作物為主。托管方式為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農戶提供多種可選擇的托管“套餐”,以村或組為單位進行統一組織,在采取農戶自愿的基礎上,合作社與村、組或農戶簽訂服務合同,實施規范化服務,統一提供種子和化肥、統一病蟲草害防治、統一收割、統一銷售、統一購買農業保險等。

托管費用采取分批支付的方式,讓農民對托管服務整個環節可控、放心,對服務組織也有了約束力,保障了服務質量。金豐公社等部分社會化服務組織采取訂單農業模式優先收購服務農戶的小麥、玉米,收購價均高于市場價。

合作農戶贊“托管”

提起農業生產托管,合作社理事長和托管土地村民都贊不絕口。

芮城縣共富小麥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永福介紹說,土地托管是確保農民在不改變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和收益權的前提下,進行規模化經營和服務,并將托管中增益部分的“大頭”返給村民,使他們有更多的獲得感。這樣一來,村民既進得了城,又在農村留住了“命根子”。

“你在外面打工掙錢,我在家中為你種田。”張永福托管了南衛鎮東張村荊亞紅60畝地后,經過打藥、施肥、收割等一系列程序后,去年畝產有500公斤左右,增加收入3萬余元。荊亞紅高興地說,土地托管到合作社就是好,過去畝產收入低,懷疑是農藥出了問題,農藥門市部又讓你看看購買化肥有沒有問題。現在托管很好,自己只當個甩手掌柜的,麥收后只等著數錢。東壚鄉坑南村張明家的120畝玉米也被張永福托管著,經過合作社精心管護,秋后他的收成比往年多出4萬余元。張明感慨地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還是將土地交給合作社托管好。

青年農民郝艷停為解決旱地歉收難題,創辦了晉合農機合作社,現有固定資產300萬元,大中型拖拉機40臺,社員40戶,配套農機具100余臺,托管流轉7個行政村1500多戶8000畝土地,為實施農業機械化耕作、土地集約化經營、提高土地效益注入了新活力。村民將土地托管給晉合農機合作社后,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家門口就業,有的趕著牛羊過上了小康生活。

農業生產托管,有效解決了因勞動力不足等問題造成的種地管理難、病蟲害防治效果差等問題,帶動了農業生產機械化,糧食生產規模化、集約化和農產品生產綠色優質化,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達到了節本、增效、提質的目的,同時還可以解放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高效農業、轉移到非農產業中去,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

如今,在當地群眾心里,托管有說不盡的好:托管拖走了農民煩心事,托管托出了豐產田、托出了大農業、托出了農業轉型艷陽天。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