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初心如炬耀河東|全市共產黨員一線戰“疫”走筆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楊紅義 張曉麗時間:2020-03-18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

迎難而上,一張張被口罩勒出印痕的面孔,一個個疲憊而堅毅的身影,催人淚下;逆風而行,一份份按著鮮紅手印的請戰書,一批批緊急集結的支援隊伍,令人動容……

疫情防控斗爭如同一場大考,表現出色的共產黨員,如同大火淬煉出的真金。他們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以必勝的信念、堅定的初心,在全市戰“疫”一線的各個崗位上恪盡職守,構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是他們,以勇敢逆行、忘我工作、舍身奉獻的風采,以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擔當,淋漓盡致地詮釋著:

“初心如炬,使命如山!”

醫護先鋒——

鏖戰生死場,捍衛病人生命線

1月23日,臘月二十九凌晨,天剛蒙蒙亮,在河津返回運城的路上,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市第二醫院潘朝霞、王東明、張麥娟3人一臉疲倦卻又心緒不定。因為他們剛剛在河津市人民醫院,完成了一名首次核酸檢測呈弱陽性病例的會診工作。直覺表明,這個病例極有可能是我市首例確診的新冠肺炎感染患者,他們要趕回市二院,提前做好收治病人的準備,并申請對病人進行第二次核酸檢測,予以最終確診。

也就是從那時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的每一位成員,廢寢忘食、不舍晝夜,或在全市各定點醫療機構之間穿梭奔忙,或圍繞一個個病例開展交流研判,指導治療方案……

1月24日,市委、市政府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全市34名高年資、多學科西醫專家,15名具有深厚中醫造詣的名老中醫專家迅速集結,組建起市級中西醫兩個會診小組。他們中,絕大多數是共產黨員。

“我參加過2003年SARS、2009年H1N1甲流、2013年H7N9禽流感的救治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面對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不上誰上?”面對組織的召喚,專家組成員、市二院呼吸學科主任醫師、醫院第一批應急救治梯隊負責人潘朝霞率先響應。

市中心醫院原院長柴瑞霽,6年前退休,春節前夕,他和家人到了海南過節。當接到市衛健委希望他回來參加救治工作的電話時,他毫不猶豫,克服購票難、路途遠的困難,從海南飛回運城……

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醫療救治組的專家們,隨時保持著高昂的戰時狀態,日夜奮戰在會診、治療的戰場上。

疫情,猝不及防;病毒,短兵相接。無論在定點醫院正面迎擊病毒的專家醫生,還是在全市各個隔離點工作的醫護人員,他們都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我是黨員,我先上。”1月30日,夏縣疫情防控指揮部指令夏縣中醫醫院安排醫護人員趕赴集中點,參加隔離觀察密切接觸者的工作任務。這項工作離病毒近、接觸人數多、觀察時間長,任務艱巨、風險很大,一旦防護不周,就會出現交叉感染。危險面前,內二科副主任丁桂榮毫不猶豫挺身而出。

“我是一名有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又是一名有20多年臨床經驗的醫生,在這非常時期,就要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戰斗在疫情防控最前線。”丁桂榮第一時間向院黨組遞交請戰書的做法,使身邊的同志深受感動。在她的帶動和感召下,該院內二科16名醫護人員紛紛簽名請戰,申請奔赴抗疫一線。

1月30日晚12點,丁桂榮和護士長王改英到夏縣疫情集中隔離區觀察點工作,陸陸續續接診完縣疾控中心送來需要進行集中隔離觀察的16個人,已是次日凌晨兩點多了。這時,真正的任務才剛剛開始。她們逐個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體溫測量,耐心詢問接觸時間,并詳細登記造冊。為了緩解緊張情緒,消除密切接觸者的焦躁和恐慌,她們靜下心來,分開組,一對一講述新冠肺炎防護常識和注意事項,整整一夜沒有合眼,忙完已經是早晨6點多了。

在全縣集中隔離區觀察點,丁桂榮和王改英一直忙著工作,長時間沒有回過一次家。她們每天穿好防護服,深入各個房間進行消毒、通風,對每一個接受隔離觀察的密切接觸者建立醫學臺賬,測量體溫,了解健康狀況。

守護先鋒——

盯緊出入口,護航城鄉平安線

“哪里有需要,我就戰斗在哪里。”1月28日,共產黨員、萬榮縣公安局經偵大隊大隊長師國生,堅守在縣城南環路東入口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疫情檢查站,帶領民警和醫護人員堅守在現場,挨個檢查過往車輛,對車上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并一一做好登記排查。

想到同樣堅守在抗疫前線的妻子,師國生的工作勁頭更足了。當天,師國生所在的檢查站,就檢測了機動車200多輛,檢測體溫500余人次。他說:“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請大家放心,有警察的地方,就有平安和希望。我們不會讓人民失望!”

相比各縣(市),守衛中心城市出入口的鹽湖交警大隊的民警更加不易。

1月26日,鹽湖區緊急啟動運城東高速路口、運城西高速路口、209國道南孫塢口、運解路、342國道、209國道空港口等9個防控檢查站,以黨員為主力的65名民警和403名輔警,晝夜奮戰、嚴防死守。

在大隊黨支部發出抗擊疫情命令后,共產黨員、鹽湖交警大隊園區中隊中隊長張強第一個站了出來,第一個奔赴抗擊疫情的最前沿。

“1月25日,在運稷路執法檢查站,接到大隊指令,在運城北設立疫情防控點。下午立即安排防控點位置和帳篷事情。”

“1月26日早7點,召集隊員開展疫情防控。下午,安排隊員伙食和取暖設備情況。”

“1月27日,檢查民警執勤執法裝備和警容警紀情況。下午一名民警上火牙疼,頂替民警上崗。”

“1月28日,按照大隊要求,繼續加強對民警自身安全防護的強調,要求戴好口罩、手套、袖章等。晚間到民警休息的帳篷檢點取暖設備是否正常,查看窗戶是否透氣,防備一氧化碳中毒。”

……

簡要的工作筆記,見證了張強和執勤民警們的艱辛忙碌。

每天平均3000次—5000次的揮動手臂的頻率,特別是到了春運返程高峰,每天的車流量在5000輛次左右,張強更是忙得不可開交。在警力不足、任務繁重的情況下,面對復雜的疫情,張強和隊員們勠力同心,合理安排24小時的管控值班,嚴防死守在運城北高速路口疫情防控點。

日夜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張強,每天只能從微信上感受家人的牽掛:“給你準備的飯菜都涼了還沒下班,老媽期盼等你回來吃飯”“沒啥!知道你工作忙,穿厚點,注意保護自己”每當這時候,他都暗暗勉勵自己:“一定要堅持,因為你是黨員,你的名字叫張強!”

像師國生、張強這樣日夜堅守在全市各個路口防疫檢查站的共產黨員還有許許多多!

摸排先鋒——

控制傳染源,守好安全防護線

2月5日晚上9點多,鹽湖區紀委監委第二監督檢查室干部楊鵬結束了一整天的防控一線督查,帶著剛從父母家接回來的兩個孩子回到自己家中。“你們干紀檢的真辛苦,整個小區就你每天早出晚歸的。”小區值守人員忍不住給他伸出大拇指。“和我們室主任比起來,我這點事算個啥!”楊鵬回到。

楊鵬口中的室主任,是第二監督檢查室主任張九學。他愛人年前剛做了一個大手術,身體還沒有恢復。但他帶頭響應機關安排的防控一線督查要求,找了個阿姨在家臨時照顧妻子。他父親去世后,如今已86歲的母親在就一直跟他生活,現在他也只能把母親送到妹妹家,讓妹妹照料。最揪心的是他因腸癌住院的岳父,本該在春節假期就上臺做手術,卻因他臨時受命督查,岳父的手術一延再延。就在他帶隊摸排小區隔離情況時,忽然接到了岳父主治大夫的電話:“由于癌細胞擴散,手術風險已經無限擴大,本周日必須準備手術……”

張九學算了下時間,距離岳父手術還有不到3天時間。他掛掉電話,悄悄抹了把臉,回過身“若無其事”地繼續安排工作:“查得細一點,注意和居民的溝通語言措辭,不要給他們造成恐慌。大家加把勁,下一家……”

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是預防傳染病的重要環節,農村、社區則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為找出潛在患者,防止病毒傳播,摸排先鋒隊走家入戶,逢門就敲、逢人就問,不漏下任何一個死角。他們晝夜輪班,甚至坐在樓道、休息在車內,只是為了讓小區居民可以安心宅家。

薛會榮是芮城縣自然資源局總工程師,擔任永樂社區豐盛園小區臨時黨支部書記。1月29日,接到縣委組織部的任命后,他迅速召集豐盛園小區所有在職黨員,確定疫情摸排、宣傳動員、人員管控的工作重點,以網格化劃分工作區域,連夜組織所有黨員對小區929戶居民逐戶排查,共發現湖北返芮人員7戶10人,迅速依法隔離。在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期間,他始終堅守崗位,每天帶領8名黨員協助門衛對小區出入人員進行實名登記、體溫測量,做好小區消毒,大力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制作宣傳板報,刊播宣傳標語,引導居民樹立正確的防控觀念,掌握科學的防控知識,及時制止謠言和不實消息傳播。

“80后”的永樂社區黨支部書記解建麗同樣表現不俗。她自制的湖北返芮人員摸排圖、居家隔離人員圖等各項圖表一目了然、實時更新。在她的帶領下,該社區組建網格排查小分隊,開展網格化、地毯式疫情防控宣傳排查,紅、藍、綠、白各類出入證精確發放。同時,為了做到隔離不隔愛,她還建立武漢返鄉人員心連心服務微信群,開展“疫情無情,社區有愛”志愿服務活動,為他們做心理疏導,提供代買蔬菜水果等各種服務。

“在社區工作10年了,我對居民有深厚的感情,再累再苦我都會堅持下去。疫情不結束,我是不會撤退的。”解建麗說。

愛心先鋒——

一片赤子情,筑牢黨群感情線

“我平時和兒子在河北開飯店,一年回不了幾次家。疫情當前,作為一名老黨員,我得出一份力!”聽說村黨支部推出“零差價代買”服務,解決疫情防控期間村民“買菜難”問題,永濟市開張鎮東開張村老黨員朱俊艷立刻給黨支部書記余艷平打電話報名。

在東開張村,黨員成了全體村民的“勤務兵”。每天,朱俊艷通過電話、微信收集信息,將群眾所需的蔬菜統一采購回村,再把菜分送下去。她和別的志愿者一道,用一腔熱情,溫暖了村民們的抗疫生活。

同樣為解決封閉隔離期間采購不便的難題,垣曲縣蒲掌鄉成立了由各村村干部和黨員組成的生活物資采購組,每隔兩天輪流外出幫助群眾采購生活用品。他們采取“村民—居民組—村委會—采購員”的模式,群眾每天早上10點前將自己所需生活物品清單發給居民組組長,由居民組組長匯總到村委會,再由村委會統一調配,協調安排采購員集中采購……

戰“疫”,是共產黨員精神世界的放大鏡。一顆顆赤子之心,彰顯著初心不改的責任和使命,彰顯著對組織的披肝瀝膽、對人民的胼手砥足,也彰顯著黨群關系的“水乳交融、唇齒相依”。

2月27日午夜時分,夏縣尉郭鄉白張村,當過多年村干部、久病臥床不起的84歲老黨員田根存,艱難地從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個紅本本,再三叮嚀服侍自己的女兒田海英,把自己所剩的1210元養老金作為特殊黨費,全部捐給國家。之后,他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田根存膝下一男一女,妻子早年去世。2004年,他的兒子田海定因病早逝,孫子田星星參軍到武漢,后轉業到湖北省司法廳,孫媳婦陸婷在武漢市硚口區寶豐街道鄰社區工作。去年冬天,田根存的兒媳田水翠去武漢照看孫女,原打算春節回夏縣老家團圓。可一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斷了他們的回家路。田星星每天堅守在抗疫一線,陸婷每天在街道疫情站給居民測量體溫、排查疫情。田根存去世的不幸消息傳來,相隔千里的親人只能迎著寒風哭泣,遙望家鄉流淚。

面對這個特殊家庭發生的不幸,白張村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在安排好全村疫情防控的同時,迅速成立了喪事應急小組。在嚴格控制吊唁人數及范圍、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黨支部書記田選軍全面負責,副書記靳有耀、村委會副主任田海寬每天登門配發口罩,屋里院里天天消毒,并負責安排挖墓、抬棺人員和前來吊唁田根存的幾個親戚的簡單生活。3月2日,他們依依不舍地送走了田根存老人……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盡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日漸向好,群眾生產生活秩序也逐漸恢復,但我市仍有眾多共產黨員不舍晝夜,堅持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他們用行動證明著:“有一種堅守叫初心,有一種力量叫信念!”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