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楊學杰時間:2020-03-06
編者按:我市教育系統開展的在線教學自2月10日開始以來,全市中小學全面開啟網上教學模式,老師變身網絡主播,孩子們成為老師的粉絲,全新的教學模式是這個特殊疫情時期學校教學的創新之舉,及時保障了孩子們疫情時期開展居家學習。我市各個中小學校也是鉚勁十足,紛紛拿出各自的教學模式,一校一策,在網上教學中也是各領風騷,各具特點,效果較好。受到了廣大學生和家長的好評。隨著目前疫情的發展,離孩子們開學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在這最后的線上教學的日子里,老師和同學們還要堅持,把最后居家網上學習的時光充分利用好。為了讓廣大老師在最后的時光更好地利用網絡教學,孩子們更好地利用網絡學習,本報特邀運城市實驗中學副校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楊學杰給大家分享一下他的經驗和觀點——如何更好地開展線上教學,效果如何鞏固,如何保障老師們的網上教學的效果以及保障孩子們的學習質量。希望能給廣大老師和學生以有益的借鑒。

鹽湖區紅軍小學老師劉柯榮正在上直播課。連日來,該校開展的在線教學課保障學生及時開啟新學期學習。 記者 李宏偉 攝
根據疫情的需要,各地相繼出臺了延遲開學的對策,運用網絡課堂教學解決當前全國中小學新學期常規教學所要完成的教育教學任務。但是,許多人對線上教學的效果憂心忡忡,擔心這場全國性的轟轟烈烈的在線教育效果會大打折扣。因此,學校的管理者必須主動作為,扛起落實、鞏固線上教學效果的責任,從課堂的組織管理、特色教研、課堂設計、課上互動、課后作業落實、家長有效監管方面去鞏固教學效果,使特殊時期的線上教學真正服務于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科學的組織與管理是根本保證
在線教育是“放養式”的聽課模式,習慣了平時學校的面對面的直接管理,學生難免產生自由散漫的情緒和行為,給教學效果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作用,制約著在線課堂的知識落實。筆者認為,在線教學成果如何,關鍵在于課堂的組織與管理。試想,一個松散緩慢、松松垮垮的課堂如何能有好的效果?
在課堂的組織與管理方面,組織是教師的職責所在,管理是學校的職能所在,各司其職,效果就不會打折扣。一是要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嚴格管理,在思想上要重視停課后的網絡教學,它的作用與平時的線下課堂一樣,教師從教研、備課、講課、儀容儀表、與學生互動研討、課后作業批改等方面都要一一認真對待。學校要有一套考核的辦法來約束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以此來規范在線教學的各個環節。二是要加強對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管理。在線課堂意味著學生遠離教師,其行為難免缺乏約束力。學校要制定《學生在線課堂制度》等規章制度,對在線打卡、聽課、回答問題、小組研究探究、完成作業提出明確要求,特別是要求學生要顯示出每一個人的聽課頭像,便于教師實時監督。三是要加強在線教育的課堂秩序管理,班主任應當直接進入在線班級,實時聽課,實時監督管理學生,實時維持課堂紀律。四是建議家長也要實時地對孩子的聽課情況予以監控管理,要幫助他們養成聽課專心、研討問題認真、做作業細心的好習慣。當然,當孩子的聽課習慣養成之后,無論教師還是家長盡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聽課,學習由被動變主動,效果會更好。
接地氣的教研和課堂設計是前提
由于線上教學的特殊性,進一步強化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學生對課堂的依賴性降低,教師對課堂的管理難度加大,但是,這也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重大機遇:由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學習,運用網上各種資源主動構建知識體系,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認知的主體,具有創新的特征。
基于這一實際,教師在教研時要認真審視網絡課堂的特殊性,要突出學生容易接受的特點,要精講,要突出重點和難點,要給學生留夠充分思考和做練習的時間。確切地說,課堂設計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點和接受度,要提前制定課堂學習要點和知識落實點,便于學生一一對照學懂弄通。比如教師在教學設計《鄧稼先》一課(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一課)時就要有提前預習精讀、找出關鍵詞語及段落,特別是教師在課堂上要有人物特征和思想感情的引導過程,最重要的是通過線上的小寫作片段幫助學生學習描繪人物的精神風貌,這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活躍的課堂互動是法寶
網絡教學呈現給學生的是人機交互,這讓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機會大大減少,如何彌補這一缺憾、讓師生的情感交流更加暢通、更加貼心呢?筆者認為,學習是情感交流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師生的情感交流到位了,更有利于知識的落實到位。
授課教師要在講課的方式方法和內容方面與學生建立一座橋梁,以此維系兩者的心靈交流。比如一位教師一開始就向同學們展示了自己的一篇作文,并耐心細致地講解自己寫作的背景、過程以及自己的心情,與學生一起進入寫作的場景,讓學充分感受老師的寫作環境,甚至讓學生給自己修改作文,大家的溝通和交流成為這節課的熱點。然后,教師讓每一位學生自己“說出”同題作文,這樣,一堂很好的語文課在大家的交流中開始了。那么,在這樣的互動下,課堂的溫度一定會陡然上升,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針對性的課后答疑是得力抓手
根據在線教學的特點,學校無須把學生的時間安排得毫無縫隙,要適當地給學生留出自習練習、咀嚼消化、質詢疑難等鞏固轉化的時間。線上課堂雖然有師生互動,但由于時間的限制,學生的個別疑問要通過每天固定的時間來開展。在這個時間段,學校開通互動答疑網絡通道,由教師統一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實現知識難點無盲區。
突出重點的課后作業是“添加劑”
課后作業要突出課堂的難點、重點、熱點。線上教學最實際的問題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實際距離遙遠了,不能像平時在學校課堂上那樣當面聆聽教師的講解,也看不到教師的“敲黑板”和“劃重點”了,取而代之的是,生冷的電腦和內心感覺到的遙遠的畫面。因此,教師在授課時必須提前要有“敲黑板”的提醒和“劃重點”的內容,最好是清單式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在課后落實的時候一目了然,一點一條地完成,為堂堂清、天天結、周周落實奠定基礎。有的學校倡導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制定學習清單和落實清單,可以幫助學生在知識方面起到較好的作用。
這些措施都針對基礎性的知識和拓展性的能力的提升,是值得推廣的。比如初中數學《相交線與平行線》(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的學習清單和落實清單就包含了這樣幾個內容:鄰補角與對頂角的概念及性質、垂線的定義及性質、垂線的畫法、如何理解垂線、垂線段、兩點間距離、點到直線間的距離、平行線的概念、公理等,幫助學生弄清這些概念及與之相關的性質就解決了課堂上的重點了。教師要針對每一節課布置適量的課后作業,這是促進在線課堂知識落實的有力措施。在布置作業時,教師要本著簡單、務實、容易操作、方便探究、啟迪思維的原則,盡量調動學生線下動手、動腦的能力,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運用資料去加深對課堂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延伸教材知識,提升核心素養。
特別指出的是,作業的數量不宜過大,要注重類型的覆蓋率,盡量減少同類型題目的重復練習。對于學生的作業,按照遠程教育的要求,按時拍照傳回供教師批閱,對于共性問題,教師在答疑時予以統一講解;對于個別問題,教師采取課下私聊的方式予以解決,相信會取得好的效果。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