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03-02
衛世新 李玉婷
大棚內,西紅柿、茄子、黃瓜等掛滿枝頭,一畦畦菠菜、生菜滴清流翠,一株株圣女果苗上掛滿果實;市場內,新鮮蔬菜經過分揀、稱重和打包裝箱后,源源不斷地銷往全國各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絳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地恢復蔬菜生產和銷售。目前,當地15萬畝設施蔬菜呈現產銷兩旺可喜局面。
走俏的菜價:菜農笑了
2月28日,天剛蒙蒙亮,三泉鎮南熟汾村菜農范新中已經到了他家的西紅柿大棚,采摘、裝箱、搬運,忙得不亦樂乎。
范新中一共種植了4個日光溫室大棚,是村里生產西紅柿的大戶。他的西紅柿一年結兩茬兒,個大、味甜、起沙,很受市場歡迎。
本以為今年受疫情影響,西紅柿會出現銷售難,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價格反而不斷走俏。范新中說:“前幾天每公斤批發賣到10.2元,最近兩天基本穩定在每公斤8元。從沒賣過這么好的價錢。”
該縣蔬菜辦主任王建元介紹說,南熟汾村是一個有1200人的小村,但日光溫室大棚在全縣最多,有1000多座,全村年收入超3000萬元。
在離南熟汾村不遠的泉掌鎮南張村,菜農張中早上4點鐘就來到大棚里采摘黃瓜。為保證黃瓜的水分和脆度,張中都是在天亮前采摘黃瓜。他種了7個黃瓜大棚,往年銷售最好的時候,一個棚純收入在3萬元。疫情發生以后,他一直擔心黃瓜賣不出去。隨著南張村蔬菜市場恢復營業,他的顧慮也打消了。
“今天是我第三次來市場了。”張中說,“現在,黃瓜批發價達到每公斤7元。”這邊兒張中還在分享他的豐收喜悅,那邊兒古交鎮辛堡村的菜農曹艷民也來到了市場。“我家有兩個大棚,一個種西紅柿,一個種西葫蘆。”曹艷民說,雖然是剛剛開園,但西紅柿已經收入了1.8萬元,西葫蘆也收入了4000元。
市場的復蘇:商戶樂了
一大早,新絳縣的5個蔬菜批發市場內,菜農、經紀人、商販已經忙活起來了。
西曲村的蔬菜批發市場是新絳縣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天還沒亮,已有來自稷山、侯馬、臨汾、霍州、鄉寧等地的大卡車前來拉貨。附近龍興、橫橋、古交鎮的菜農早早地開著三輪車把自己產的蔬菜拉到市場進行銷售。西葫蘆、茄子、西紅柿、黃瓜、韭菜等蔬菜應有盡有。整個市場300個攤位,大部分已開始經營,日均批發蔬菜、水果等農副產品達125萬公斤。
南張村的蔬菜批發市場是一個地頭市場,以批發黃瓜為主,經營范圍覆蓋泉掌、北張、澤掌、三泉、古交等鄉鎮,還涉及稷山縣的不少村。該市場從2月23日恢復運營以來,日銷售量均達1萬公斤。
“恢復經營5天來,市場內前來交易的人越來越多。”南張村村委會主任吳小紅說,“估計再過半個月,市場基本能與往年持平,不會影響菜農的收益。”
正說著,北張鎮馬首官莊的朱俊花開著三輪車,拉著200公斤剛采摘的黃瓜來到市場,她的菜馬上被菜販以每公斤7元的價格收購。南張村吳海青的150公斤黃瓜也賣了1000多元。
王守村蔬菜批發市場主要批發西紅柿,已有8個經營大戶開門營業。在圣女果收購點,一輛輛農用三輪車載來一筐筐鮮嫩水靈的圣女果,經營戶忙碌著搬運、過秤、分揀、清洗,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我們這里的西紅柿主要銷往河南洛陽、鄭州等地,現在每天能銷售1萬公斤。”裴珍介紹說,這些西紅柿都是供應給大型超市的,質量要求非常高,現在交易量每天都在上漲,市場在迅速恢復。
暖心的服務:產業活了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絳縣組織有關部門全面摸清全縣設施蔬菜在田面積、種類、生產量與供應量,摸清冬儲蔬菜的品種、數量等,為精準施策、穩定市場供給提供可靠依據。為保障蔬菜市場穩定供給,新絳縣決定西曲蔬菜批發市場疫情期間正常交易,南張等蔬菜產地市場間隔5天交易一次。
縣蔬菜中心開展蔬菜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技術指導和服務工作,結合設施蔬菜生產特點,制定出疫情期間設施蔬菜管理技術,重點安排技術人員下沉到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及時解決生產中的相關問題,確保蔬菜足量生產。縣檢驗檢測中心對蔬菜產地市場、種植農戶等進行抽樣檢測,確保上市蔬菜產品質量安全。縣防疫部門對運輸蔬菜產品的車輛嚴格消毒,確保疫情防控期間蔬菜生產運輸不斷檔,及時將新鮮、優質的蔬菜送往全國各地。
“疫情期間我們鼓勵蔬菜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積極與大型商超、連鎖企業對接,拓展網絡銷售,確保群眾‘菜藍子’不斷供。”王建元說。
春天的訊息是暖暖的。新絳縣一座座的蔬菜大棚里,有5萬多勤勞的菜農在辛勤的勞作著,他們相互傳遞著這個季節的暖意,喜悅的笑容無比燦爛。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