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鉤沉>

春來憶取暖

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衛學民時間:2020-02-25

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漫天飛舞,朦朦朧朧的南山,在冰雪世界里,顯得格外莊嚴和寧靜。孩子們還在酣睡,妻子在忙著做早飯。眺望窗外美景,我不由自主地吟誦起《沁園春·雪》,感慨山舞銀蛇的壯麗,享受寒冬里室內濃濃的暖意和溫馨,思緒一下子回到了兒時的冬天……

上世紀60年代,我在村里的學校上學。每年冬天的早上,同學們輪流著從家里抱來棉花稈,由老師在教室后邊架起火。我們圍著熊熊燃燒的火堆,烤了前心烤后背,一路上的寒氣便一掃而光。柴燃完了,教室也烘熱了。我們把窗上的草簾子放下來,圍著火堆開始早讀。當火堆慢慢熄滅,也就到了上課時間。由于窗戶關得嚴,又有草簾子保溫,加上人多,一整天教室里都是暖烘烘的。

1973年高中畢業后,我先在趙柏聯校當了兩年代理教師,后回村當了民辦教師。每年冬天,大隊給學校拉回無煙煤,學校按班級和教工住房分配。大家利用課余時間“和煤糕”:三锨炭、一锨土,翻倒均勻,刨成圓坑倒入水,滲得差不多了,上下翻攪成糊狀,這“和”的任務就算完成了。下一步就是在平坦的場地上撒上一片爐灰,把和好的炭糊糊用锨端來倒在上面,用泥墻的泥披抹成一寸來厚。等到稍微凝固些,切成一個個均勻的方塊便大功告成。一兩天后,煤塊有了一定的硬度,便可一塊塊壘起來,相互靠立著。大約曬一周時間后,方可搬回房中,壘在墻角隨時備用。這期間,大隊會派來匠工,給教室和教工房砌磚爐子。砌火爐是個技術活,講究肚子大,口子小,爐子才有勁。若在爐膛的兩邊砌上爐子窯,烤紅薯、烤饃饃,那美味至今讓人回味無窮。

到了80年代,村里辦起了爐園,鐵爐子代替了磚爐子,配上鐵皮煙筒,既衛生美觀,又散熱,還不用擔心煤氣中毒。比起一般農家的土爐子,在當時可算是洋氣多了。

說起煤塊之事,還有一個小秘密。1978年,父母給我們弟兄三個分了家。由于我結婚時和哥哥住在一個院子里,1980年,我申請了新院基。人常說:“娶媳婦蓋廈,提起害怕。”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蓋起了胸背齊磚、土木結構的三間門房。由于經濟十分拮據,入住好幾年,家里的大門還是父親用桐木棍釘成的刺叉門。學校給我分的過冬煤,我只在數九寒天或下雪后生上幾天爐子。好在那時年輕有火氣,加之一直擔任班主任,一天大部分時間在教室里,有時還可以到年齡大些的教師房串串門、聊聊天,往往還以“爐子滅了,懶得怕生”自嘲自慰。等放了寒假,輪到我看校值班時,我便把自己房里節省下的煤塊用小平車拉回家,以供全家春節取暖做飯。這其中的酸甜苦辣,至今讓人心潮難平,不勝感慨。

光陰似箭,轉眼已是花甲之年。退休后,我在縣城買了單元樓,即便數九寒天,室內的暖氣溫度很高,穿個秋衣秋褲也不覺得冷,這實在是當年想都不敢想的事啊!

一項項民生工程的實施,詮釋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理念,描繪著全面小康的宏偉藍圖。這兩年,村里實施了煤改電(氣),不少人也告別了那千百年來煙熏火燎的生活方式。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