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樊朋展 李政奇時間:2020-02-13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無數醫務工作者毅然投身于戰“疫”最前線。而忙碌在人們身邊的物業工作人員,在看似普通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守護著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線。
“進來一個就量一個體溫,外來人員一律不得入內,現在是非常時期,這一段時間都要這樣。”2月10日,記者在鹽湖區金海灣小區看到,小區門口設立了疫情防控點,保安班長郭勝軍對進出人員進行勸導。
每隔幾分鐘就有人員進出,3名保安和社區工作人員手持測溫儀,為進入小區人員逐一測量體溫,詢問并登記個人信息。
金海灣小區的防疫戰,并非從一開始就這么順利。
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1月23日,金海灣小區緊鑼密鼓安排部署了防控工作。1月26日,物業所有人員上班,在24小時保證正常物業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小區的疫情防控工作。
一開始,許多業主對小區的封閉式管理、人員及車輛出入登記等工作并不是很理解,這給物業安保人員帶來很大的壓力。
“憑什么不讓我出去?”這是值班保安聽過最多的話。
“其實大部分人還是很配合,但總有少數人不理解。”怎樣才能讓所有業主齊心協力共同抗疫?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宣傳面。非常時期,既要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還要保證宣傳到家家戶戶,這成了擺在小區物業面前的一個關鍵問題。
“小區里每位業主都有3個微信群,‘文明單元群’‘和諧樓棟群’‘業主幸福群’。”管家部總管楊嬌說:“我們每天都會在3個業主群里最少發3次防疫信息,讓大家及時掌握疫情防控動態,對不會使用微信的老年人,每棟樓的貼心管家會打電話宣傳動員,確保黨和政府的各項政策宣傳到每一位業主。”
除此之外,小區還有一支特殊的隊伍。去年12月28日,金海灣夕陽紅聯防隊成立后,十余名平均年齡60歲的大爺大媽,成了小區的志愿者。“他們在這次疫情防控的宣傳工作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這也是我們沒有想到的。”楊嬌說。
與物業工作人員不同,夕陽紅聯防隊的每名隊員,都有著自己的“朋友圈”。“其實在這場防疫戰的斗爭中,咱們待在家里,就是為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作貢獻。”69歲的夕陽紅聯防隊員曲珍嫻說,在家經常和鄰居們“煲電話粥”,聊天的時候順便講講疫情防控的知識。就這樣,一個人帶動一圈人,一圈人帶動更多人,越來越多的業主和小區物業工作人員一起,齊心協力抗擊疫情。
十幾天過去了,物業負責人說:“我能明顯感覺到業主態度在不斷變化,也越來越支持、配合小區物業工作人員的工作。”
小區內全面消毒
出入口嚴格把守
這段時間,金海灣小區物業全體員工主動放棄休息,到工作一線,為消殺、排查等方面的工作注入了堅實的力量。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里,一只普通的口罩,一把測溫儀,一個消毒噴霧器,成了物業人最親密的伙伴,成了擋住金海灣小區疫情的鋼槍。
60歲的常能巧,在該小區主要負責兩個單元樓的消殺工作。因為突發疫情,今年春節保潔人員的工作強度比以往更大,責任也更重。
物業人員每天要對小區所有公共區域進行仔細消毒,包括單元樓內的樓道、樓梯、樓梯扶手,單元門、門把手;單元樓外的道路、健身游樂設施、涼亭、坐椅、垃圾桶(箱)、公廁;地下車庫等。
“他們背著噴霧器,要從28樓一層一層地消毒。一天的消殺結束后,他們的腿部都出現了浮腫。”分管副經理王保成說。
物業人員趙雨峰、王英杰,每天開著消毒車,穿梭在小區的樹木、草坪間,仔細對小區的每一條道路進行消毒,不論是筆直的大道,還是環形小路,都不放過。綠色的消毒車,車身上紅色的宣傳標語,車尾揚起的消毒水噴霧,成了小區一道亮麗的風景。
在保安隊長張延鵬的安排布控下,保安隊員頂著刺骨的寒風,腳踏著冰凍的地面,不分晝夜地守衛著小區的東、西大門及南大門。
與其他大多數小區的“一扇門”管理制度不同,金海灣小區關閉部分小門后,留有4個出入口。“如果只留一個出口,就會有居民在門前聚集,為防疫工作帶來更大阻礙。但出入口多了,也給我們保安人員帶來更多壓力。”張延鵬說。
為保證小區業主順利、安全地回到家里,他們在寒風中給業主登記、測溫。對一些不理解的業主,他們苦口婆心地解釋說服,對于一些不符合規定的人員和車輛,他們依規勸阻。
車輛登記、體溫測量、重點人群管控、一線工作人員自我防護等措施落實情況都是小區非常重要的環節。分管保潔、保安的副經理王保成表示,小區物管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線,他們將和所有居民心連心,堅決做好小區疫情防控工作。
物業、業主
同心協力共抗疫情
疫情防控期間,由于封閉式管理,業主出入受限,為了給業主做好服務,物業在各單元電梯間貼出通知,對不方便出門或急需生活用品的業主,可直接與本樓管家聯系,物業會安排專人購買,送到家門口。有的業主買的東西多拿不了,物業人員幫忙送到家;有的業主忘帶鑰匙,進不了樓宇門,物業及時過去開門;有快遞送來,他們在對快遞件進行消毒后,送到業主家門口……
“安全讓業主放心,宜居讓業主舒心,服務讓業主暖心”,是該小區物業的服務宗旨,這也讓面對疫情的物業人員和小區居民更加心心相連。
物業的貼心服務換來業主的感謝和支持。“休息一下吧,這是我在家做的油餅,你們嘗嘗。”一天傍晚,小區4號樓退休老黨員毛先生與妻子提著在家炸好的油餅,給工作人員送了過來。“我不知道能為咱小區做些什么,在家又無聊,就給你們做了些油餅”。
“謝謝你們,現在是非常時期,你們的好意我們心領了,但現在待在家里就是對疫情防控最大的貢獻。”工作人員說。
第二天,毛先生與妻子成為夕陽紅聯防隊的一員。
“這些天,還有一些業主得知我們一線員工防護口罩緊缺,將家中本就不多的口罩,捐給了我們一線員工。這讓我們非常感動。”張延鵬說,“這是大家對我們工作的認可,也不斷激勵我們繼續前行,讓業主放心、舒心、暖心。”
其實,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是這場防控阻擊戰的關鍵。從該小區嚴格的防疫措施中也可以看出,在抗擊病毒的關鍵期,全市人民都行動了起來。不論是小區值守的志愿者、保安,還是配合工作的住戶;不論是堅持在家的市民,還是戰斗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和防疫人員,都只有一個目的——讓病毒無處遁形。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