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曹向榮時間:2020-02-08
春節前的日子,街上滿是人。每年的臘月,年年如是。
街邊擺著蘿卜、白菜、棗兒、核桃,掛起來的年畫、對聯、燈籠,火紅一片。人們在街上游逛,不到除夕,年貨天天可以置辦。
年一天天近了,傳聞有疫情。手機里每天傳送無計可數的信息,真言還是謠傳,無以分辨。
除夕前一天,武漢封城,這個信息證實了,圖片上見的全是防護衣。出門碰上一鄰居,說剛才去藥店,口罩賣完了。想著我每天宅在家,信息真是封閉,又想或許沒有說的那樣嚴重。經鄰居提醒,我也尋到藥店,果然口罩難以買到了。一溜的街,見藥店就進,聽的是一樣的話:沒有了。有的店員還會加上一句:早賣完了。潛臺詞是:現在才來!
除夕那天,有傳聞說有人在一家燒雞店買了只燒雞,查出有癥狀,已送醫院。又說那家燒雞店關門了。消息是有,除夕夜,一樣地燒香,一樣地吃餃子。
大年初一,像往年一樣吃過早飯,準備回村拜年。我從家里尋得細棉布口罩,一人一個。剛要出門,接到家里的電話:不要來了。村里布告,不讓回村拜年,村里人也不串門走訪。
接到電話,一時間松懈,又覺著家里有老人,還是決定回村。想象中,村里還如以往,大人小孩喜氣盈盈。車到村口,巷里沒有穿新衣的小孩,也不見走動的拜年人。到婆婆家,見有一兩個兄弟來,不像往日歡天笑語,有的也如我們一樣,戴著口罩。
回城,一路車輛稀少。小區內寂寂,大小道路,不見人影。前排后排的樓,靜默地一個個窗戶洞開,人們在家做什么呢?
大年初二,消息傳村里開始封路。一輛三輪車上,放著一個寫有“外來人員,禁止入村”的牌子,一個年輕人左手戴紅袖章,手里緊握紅纓槍,圖片有點滑稽。有的村口值班人戴紅袖章,坐在桌子前正登記進出人員。更多的村口,站崗兩三人,拉一紅標語:“抗拒新型冠狀病毒,嚴禁外來人員進村”“少出門,多居家,網絡拜年樂大家”等。這樣嚴加把守,春節里走親戚當然免了。坐在房內看窗外,喜鵲似也乖了很多,不見也聽不得嘰喳。一輛輛車安靜地停放在樓下,像黑白色長短不齊的牙齒。
大年初三,村民在村口搭起了帳篷,有駐扎跡象。有消息稱武漢一家醫院提醒,明后兩天是爆發期,大量潛伏期患者會表現出來,望大家近一周不要出門。
初四,鄰村有前幾天出外一乘客開始發燒,入住醫院。病菌已到家門口,微信有圖片發來,120急救車從封路口奔馳而過。當疫情到了眼前,這是可怕的。果然,有新的標語出來,“發燒不說的人,都是潛伏在人民群眾中的階級敵人”“現在請吃的飯都是鴻門宴”“不聚餐是為了以后還能吃飯,不串門是為了以后還有親人”……這些決絕而深情的話語,入心入肺,句句敲醒夢中人,傳遞的是一家親的兄弟情誼!
初五,街上有警車勸散在街上游逛的人員。更有公告:縣各城區內于今日24時后所有路口紅綠燈,除特種車外,私家車禁出。這天,又有消息稱:此后五天內,不得出門。有小區貼出公告,限制小區人員出入時間。有一微信圖片,一位老人用橘皮當口罩。那時,看著黃澄澄的橘皮,捂在口上,想象中那感覺還真像有人說的,內層濕潤,防止細菌還潤肺。
慢慢地,隨著一個個疫情消息,樓前樓后不見人影、不聞人聲??赐膺吥强帐幨幍?,真不知道小孩子是怎么被家長說服的。這些孩童,似乎一夜間長成大人。大家小心翼翼商量好一般,各自宅在家里。
宅在家里,我覺得挺好,有看不完的書或打不完的字。這是向往的生活呀。這樣足不出戶到正月初十,我也有一種想出去透一下氣的需要了。可是,我不僅沒有口罩,買消毒液也沒趕上趟。趴在窗口,我望見窗外等待發芽的樹枝兒,望見那平坦寂寞的路面,似乎看見那或遠或近看不見硝煙的戰場。微信圖片每天都有穿白衣的使者,他們在所在的陣地奔跑著、忙碌著。他們一個個也都有妻兒老小,他們忍痛割愛獻身在第一線場。我記得有一則丈夫望著備戰開拔支援前線妻子的背影,掩面哭了。一個男人當著眾多相送的家屬,他顧不得難為情,那是多深的情感!這個畫面深深地打動了我。那眼淚誰能說得清楚呢?它里頭有疼愛,卻也有驕傲;痛苦著,卻也懷揣幸福,僅只為他有這么一個勇敢地走向一線的妻。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我的眼淚像那個送行的丈夫流出來。男人怎么就不能哭?那是要去戰場,那遠去的是他的親人??!有戰斗便會有死亡,而有的人就這樣迎風而上。
每個時代都有勇士。他們是社會的脊梁,是世上最可愛可敬的人!我們每一個人,當國家和人民需要你的時候,能不假思索、毫不推諉地站出來,勇往直前,那么,這個人活著是有意義的。
這是個寂靜的春節,卻也是個戰斗的春節。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