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蘇黎原時間:2019-12-25
10月30日晚,河津大禮堂,河津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移風易俗樹新風 精準扶貧惠民生”專題戲劇匯演隆重舉行,上演了紀委監委牽頭組織編排的三部現代蒲劇《彩禮風波》《祝壽風波》《扶貧風波》,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廉政文化,從不同側面引導黨員干部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也點亮了河津市廉政文化建設的脈絡。
《扶貧風波》——群眾利益高于天
在《扶貧風波》里,駐村第一書記文靜為落實好黨的精準扶貧富民政策,從最棘手的“低保”問題入手,堅持原則,打破情面,忍辱負重,幫助三狗夫婦不靠吃國家低保,而是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脫貧奔小康,演繹出為人民服務的情懷。
“不端平一碗水違背民意,受傷害必然是老弱殘疾,搞扶貧貴在于‘精準’二字……”戲里,第一書記端平了一個村莊扶貧政策落實的“一碗水”;戲外,河津市紀委監委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會同23家責任單位制訂了《關于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的實施方案》,聚焦扶貧、教育、醫療、環保等領域侵害群眾利益問題,聚焦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微腐敗”問題,確定了4類23項34個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進行專項整治,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憂盼問題。
民政局開展了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對低保戶進行逐戶排查、建檔立戶,四季度新增農村低保251戶50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兜底保障共74戶145人,貧困老年人116名、殘疾人78名、兒童83名,解決了貧困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特殊群眾“脫保”“漏保”問題。
為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衛健局結合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以規范醫療行為為切入點,在全系統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涉及全市35家協議醫療機構;醫保局按照《山西省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保障幫扶方案》要求,實行全省統一標準、統一聯網系統報銷結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常見病、慢性病報銷均實現一站式結算,慢性病隨到隨辦,醫保扶貧待遇享受充分,服務更加優化。
不斷嚴明制度、優化制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戲里戲外都堅決維護群眾利益,戲就受人歡迎,廉政監督就會喝彩滿堂。
《祝壽風波》——警鐘長鳴育家風
“爸!七十壽辰是節點,不能過得太寒酸。親朋好友街坊四鄰都請遍,席口大約一百三……”
這是《祝壽風波》里父親丁志強的一段唱詞。他的這種想法,很多中年人都有,鋪張浪費就為收回“人情”,而且特別容易滋生腐敗。在戲里,爺爺丁全才雖然不同意大操大辦,但也說服不了兒子。反倒是14歲的孫女丁曉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家庭成員投票表決的形式勸服父親以“先進事跡報告演講”形式,為爺爺舉行別開生面的祝壽活動。由此可知,像裴氏家族那樣傳承兩千年好家風,受到人民領袖毛澤東的贊譽,委實有點難。
河津知難而進,系統開展對黨員干部的廉政警示教育。紀委監委將集中教育、日常教育、重點教育相結合,組織黨員干部及家屬分批次赴警示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教育,通過參觀案例、家風家規、反腐倡廉等展廳,觀看警示教育片等,讓警示內容觸動靈魂;實施“互聯網+”行動,利用網絡、微信等新媒體,每天推送廉政內容,擴大警示教育輻射面。過春節的時候,紀委監委工作人員還將一副副廉政春聯送到財政、國土等單位,勉勵黨員干部勤政廉政。各鄉鎮也根據統一安排,送廉進村,引導群眾自覺移風易俗,過一個廉潔、祥和、幸福美滿的新春佳節。
紀委監委還針對領導干部家屬開展了“爭當廉內助、涵養好家風”活動,向大家講解黨風廉政建設面臨的新形勢、紀律處分條例、監察法、如何當好廉內助等內容,組織大家一同觀看嚴重違紀違法案件警示教育片,到廉政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接受教育后,領導干部家屬受到深深震撼,都表示要發揮配偶的獨特作用,強化家庭助廉意識,增強領導干部拒腐防變能力,全力當好反腐倡廉的“守門員”。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戲里,爺爺丁全才不想腐,而做到這一點,要靠家庭成員的合力。戲外,完善治理體系要靠千千萬萬知書達禮的丁家。
《彩禮風波》——廉政文化綻芳華
“媽媽她要彩禮主意拿定,母女倆爭此事總談不攏。眼看著彩禮數螺旋上漲,我決心破陋習樹立新風。”
在《彩禮風波》里,李家莊村李翠萍很有主見,叫來還未上門的嫂子,姑嫂二人一唱一和,迂回勸阻,終于做通母親的思想工作,決心移風易俗、新事新辦。
在現實生活中,有那么一段時間,城鄉婚嫁彩禮越漲越離譜,天價的彩禮錢壓垮了不少剛剛脫貧的家庭,超前的消費特別是住房消費助長了房地產業的不良發展。良好的社會風氣不會自然而然地到來,政策的正確引導是關鍵。
河津市紀委監委充分發揮廉政文化在黨風廉政建設中的教育、示范、引領、導向作用,自上而下打造“廉政文化墻”,釋放“廉潔正能量”,營造“廉潔從政、廉潔用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的良好氛圍。
打造紀檢“廉文化”,傳播依紀依規依法監督正能量。運用現代科技,在委機關一樓大廳安裝大型電子顯示屏,動態更新PPT內容,滾動播放各級紀委全會精神、年度重點工作、黨紀法規、查崗情況等內容;在必經樓梯口擺置“正人先正己,律人先律己”正身鏡,在機關二至五樓分主題懸掛廉政文化宣傳版面50余幅,形成5面廉政文化墻,時刻警醒紀檢監察干部提升思想境界、紀法素養和精神狀態。及時更新豐富廉政警示教育內容,通過圖文、模具等形式,系統展現全國反腐倡廉重大案例及身邊最新典型案例,深刻警示全市黨員干部自覺抵制各類誘惑,時刻繃緊廉潔之弦。
打造單位“廉文化”,傳播遵規守紀和崇廉拒腐正能量。組織各單位、企業將業務工作與黨風廉政建設相結合,充分利用辦公區域、樓道、走廊等,構筑廉政文化園地,將黨紀法規、財經紀律、廉政警句、典型案例等內容以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變為“無聲廉政墻”,通過形象、直觀、立體的廉政文化主題展示,讓全體干部職工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文化滋養和熏陶,推動其將黨紀法規和廉政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打造鄉村“廉文化”,傳播反腐倡廉和廉潔齊家正能量。充分發揮村級監察聯絡員宣傳作用,動員黨員干部群眾將道德情操、遵紀守法、廉潔家風等內容,以漫畫形式分別繪制在9個鄉鎮143個村的中心路兩側、活動廣場及主街道墻壁上,讓墻壁“說話”,使墻壁成為“課堂”,使反腐倡廉教育融入百姓生活,不斷增強文化養廉、社會助廉的滲透力和影響力。
打造社會“廉文化”,在寓教于樂中普及廉政文化思想。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以明代大儒薛瑄的廉政文化為主題的蓮池公園在河津開放。薛瑄在河津老城創立過“文清書院”,締造河東學派,兩度在河津設教講學15個春秋,為發展河津文化教育事業作出過卓越貢獻。公園中心的文清閣圖文并茂地呈現薛瑄的廉政文化思想,也在環繞文清閣的水系中遍植蓮花、廣設廉政詩詞,營造濃厚的廉政文化氛圍。今天,去蓮池公園休閑游玩、品味薛瑄廉政文化,已經成為河津市民的一個偏好。
“廣泛開展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環節,是增強黨員干部拒腐防變能力‘免疫工程’的精髓。”河津市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尚勤學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