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牛東海 楊 盼時間:2019-12-11
千百年來,稷山板棗素以“香甜可口、營養豐富”而著稱。稷山縣棗業服務中心主任賀寧杰情系棗農、傾心棗業,真正全身心投入“甜蜜的事業”。
勇于干事有創新
2017年,賀寧杰到縣棗業中心上任之初,正值稷山板棗產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當時,同大多數農產品一樣,稷山板棗面臨品質提升、價格下滑的難題,不少棗農因此灰心喪氣,甚至出現了放棄管理甚至毀樹還田的尷尬。在困難面前,賀寧杰帶領中心一班人不急躁、不氣餒,堅決響應市委“改革搶先機,發展站前列,各項工作創一流”工作要求和稷山縣委“擔當負責、攻堅突破”的號召,迎難而上、全力攻堅,創新性地開展了以“提品質、創品牌、促銷售”為內容的重點突破大行動。
通過下鄉調查和市場調研,賀寧杰把發現的一個個問題分類梳理,主動向上級領導請示匯報,針對性地予以解決,把全縣48個板棗專業合作社組織起來,成立了稷山縣板棗聯合社,以抱團取暖、集約經營的團體優勢,迎接市場挑戰。稷山縣板棗聯合社成立后,建起了14支棗樹修剪服務隊,向棗農發放有機肥8000余噸,建起了5個棗樹標準示范園和3個林下養殖示范園;完善制定了稷山板棗地方質量標準和產品質量地方標準,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無人機飛防大隊;建立全縣棗業網絡化培訓平臺,聘請省市專家學者,舉辦板棗產業論壇。同時,組織專家和技術員下鄉培訓160多場,把棗樹管理新技術、新信息迅速傳播到整個棗區和每戶棗農;向省市積極爭取干果經濟林提質增效項目4萬畝扶持資金800萬元,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那段時間,賀寧杰幾乎每天都泡在最基層,干在第一線,帶動機關所有工作人員凝心聚力鼓實勁。這些舉措的相繼落實,促進了提質增效項目順利實施,大大提升了廣大棗區的管理水平,受到省市農業部門的肯定。2018年11月,在全省提質增效工作總結會上,賀寧杰代表運城市在大會上第一個作了典型發言。
善于成事有擔當
賀寧杰常說:“一個有激情又有事業心的干部,既要會干事,更要會成事,要干一件,成一件,敢啃硬骨頭,多出新亮點。”
鑒于稷山板棗以往在全國市場知名度不夠高、形不成品牌效應的問題,賀寧杰上任以來,在“提質增效抓品質”的同時,著力在“開拓市場創品牌”上下功夫,引導棗業中心和聯合社,展開了以“稷山板棗中國行”為主題的大宣傳、大推介活動。
2018年春節,該中心組織300人的棗業宣傳方陣,在全縣社火游行中精彩亮相,引起社會各界廣泛好評。接著,又連續南下北上,在北京、廣州、西安、成都、廈門、上海、義烏等地開展稷山板棗推介宣傳活動24場,建立了北京、廣州、西安3個稷山板棗配送中心。與此同時,經過精心策劃和成功運作,先后在中央電視臺的多個頻道欄目,推介宣傳稷山千年板棗魅力。賀寧杰還充分發揮朋友圈和人脈資源廣的優勢,與北大荒集團、中糧我買網、全國供銷總社、稀罕網、三個棗公司等全國如名企業和電商,建立了稷山板棗銷售和深加工合作關系,促進稷山板棗走進千家萬戶,擺上百姓日常餐桌。僅在北京市區,稷山板棗聯合社流動送貨小分隊日銷板棗就達到1000公斤。
勤于謀事有激情
作為一名農業工作者,賀寧杰十分了解廣大棗農所思所想和所喜所憂,處處與棗農氣息相通心脈相連。
在“提品質、抓品牌”的工作實踐中,賀寧杰深刻認識到:板棗要走向市場,賣出好價錢,不僅僅要靠其本身品質,更要深入挖掘板棗的千年文化歷史,把稷山板棗努力打造成有歷史有文化有故事的棗。他主動與稷山后稷文化研究會加強板棗文化研究,認真梳理稷山板棗的千年悠久歷史,深入挖掘稷山板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運城第三屆果博會上,該縣棗業中心和文化部門聯合獻演了音樂快板《稷山板棗中國行》和歌伴舞《板棗熟了》等精彩節目;在今年第九屆板棗文化節期間,賀寧杰多次深入棗區走訪棗鄉棗農,細心挖掘民間傳說,并加以整理發揚光大,把失傳多年的傳統板棗開竿儀式真實再現,把當年稷山板棗豐收時民間祭天場面,借助濃郁的民俗文化深情呈現給全國人民,使其成為本屆板棗文化節的一大亮點。
“稷山板棗甜又甜,甜蜜事業我當先。黨和人民把我放在這個崗位上,我就要盡心盡力擔當作為,把稷山板棗唱響撂紅,讓全國人民都能品嘗到香甜美味的稷山板棗,回報生我養我的父老鄉親。”賀寧杰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