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八年繪就一幅畫

——記新絳縣橫橋鄉黨委書記王高林

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12-09

衛世新

隆冬時節,步入峨嵋嶺下的新絳縣橫橋鄉,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美麗鄉村新畫卷: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通村到戶,一排排整齊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村口的文化廣場,不時傳來老人和孩子的歡聲笑語……

提起這幾年的變化,橫橋鄉群眾贊不絕口地說:“鄉黨委書記王高林功不可沒。”

橫橋鄉有49個自然村,是新絳縣最大的鄉,也是貧困村最多的鄉。就是這樣一個貧困鄉鎮,王高林從鄉長到黨委書記,一干就是8年。他以不忘初心、忠于信仰、實干為先的責任與擔當,使橫橋鄉在黨的建設、特色產業、保障民生、生態文化建設等各領域全面振興,貧困村一舉脫貧走上了致富的康莊大道。

“實”字當頭促脫貧

衣著樸素,干脆利落,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滿滿當當,有空總愛往村里跑,這是王高林給人的第一印象。

2016年,面對蘭村、堡里、曲村、史家崖、支北莊5個省級貧困村,東橫橋、西柳泉兩個市級貧困村的艱巨脫貧任務,王高林以能吃苦、敢下茬、勇擔當、善作為的精神,務實擔當,開啟了脫貧攻堅的新征程。

王高林帶領鄉班子成員和包村領導深入貧困村,對村里的產業、集體經濟、飲水、道路、電力、醫療、教育等13項脫貧指標,逐一分解落實到每名黨員干部身上,層層傳導壓力,靠實扶貧責任。在脫貧攻堅的緊要關頭,每天都能看到王高林奔忙的身影,與村干部共同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確定了旱塬村莊發展干果、河槽地區發展蔬菜,貧困戶人均1畝經濟田的脫貧思路,探索出“村黨支部+種植大戶+貧困戶”“村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新路子。

那年,王高林在扶貧下鄉時發現,西柳泉村田間路多年失修,一到下雨天就泥濘不堪,村民種植小拱棚蔬菜遇到雨季,便因路的問題,無法管理和銷售。他籌資20萬元,解決了西柳泉菜農田間道路無法行走的問題。之后,他又投入10萬元高標準實施了西曲2.9公里節水灌溉工程,解決了3個居民組近400畝土地的灌溉難題;投資5萬元實施了堡里村灌溉井及管線配套工程,解決了150余畝土地的灌溉難題;投入30萬元實施了支北莊村人畜飲水工程,解決了近1000人的飲水難題。當地群眾高興地說:“我們從王書記的實干精神上,看到了脫貧的希望。”

幾年來,在王高林的帶領下,橫橋鄉先后開設了中藥材種植、油桃管理、中醫推拿、月嫂等培訓班,使貧困戶增強了脫貧的內功。該鄉還在貧困村培育了一大批中藥材、核桃、花椒、蔬菜種植大戶和種植合作社,使貧困村全部形成了村村有產業、集體有收入、農戶穩增收的發展模式。

在王高林的帶領下,該鄉籌措600萬元用于貧困村基礎建設,徹底改變了落后面貌。2016年蘭村、堡里村脫貧摘帽,2017年支北莊村脫貧摘帽,2018年曲村、史家崖脫貧摘帽……

站在峨嵋嶺上,放眼望去,千畝花椒基地頗具規模,原來的荒山禿嶺,如今也種滿了高經濟收入的中藥材和油桃。

“干”字為先強黨建

橫橋鄉有52個黨支部、1600多名黨員,是新絳縣黨組織和黨員最多的鄉。針對黨支部班子多、黨員管理幅度大、黨員活動室建設不平衡的情況,王高林從班子建設、黨員活動、考核落實等方面著手,使橫橋黨建工作提升了新水平。

圍繞筑牢黨組織堡壘。王高林按照“硬件過硬,軟件不軟”的原則,對所有村級基層陣地作了全面修繕,按照統一標準、布置整齊、擺設規范、設備齊全、網絡暢通的標準,使基層陣地切實用起來、活動搞起來、人氣聚起來。

為使橫橋鄉黨建工作學有榜樣、爭有典型,王高林還重點打造了三家店、東橫橋、翟家莊3個黨建示范點。宋溫莊村黨支部軟弱渙散,王高林多次與駐村第一書記和該村黨支部書記談心交流,指導他們建立問題臺賬,制訂整改方案,使該村各項工作扎實開展,整體面貌有了大的改觀。

今年,橫橋鄉結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開展了重溫入黨誓詞、講黨課、朗誦比賽、表彰優秀黨員等一系列活動,增強了黨員對黨組織的歸屬感。在全鄉重點開展的“兩評一考”和“五諾五評”中,1334名黨員設崗定責,確定了自己的崗位,各村承諾的385件實事已有248件徹底完成。

翟家莊村是中共絳垣縣委的所在地。1931年到1947年,這里是新絳縣發展黨組織、建立民主政府、開辟抗日根據地的紅色中心。王高林支持幫助該村建起了黨史紀念館,征集革命遺物162件,紅色書刊172本,使得該紀念館成為運城市黨史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已接待70多個單位近4000多干部群眾參觀學習。

“好”字做綱惠民生

習近平總書記說,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作為黨員干部,要把群眾冷暖放在心頭,做群眾的貼心人,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這是王高林告誡干部時常說的一句話,他也是這樣勉勵自己踐行努力的。

群眾口中的那個“好”字,是王高林努力工作的方向。群眾對環境污染深惡痛絕,王高林配合環保部門對全鄉150家散亂污企業果斷開刀,取締15家污染企業,整治70余家。針對污染嚴重的澮河,他配合水利部門實施了生態修復項目,建設了南馬村澮河生態公園,新建了狄莊、西尉村污水處理站,徹底改變了橫橋鄉的環境污染問題。

三家店、東尉、西尉等16個村的萬畝新增糧食產能項目,郭家莊、劉家莊、文侯等6個村的萬畝高標準農田整理項目,4000畝的干果經濟林帶建設項目,都是王高林積極爭取到的事關橫橋發展的翻身工程。在項目的建設中,他辦公室的燈光每天晚上都燈火通明,從流轉土地到組織施工,連續幾個月沒離開工地。

從前,橫橋鄉部分貧困村村民吃水不達標,王高林積極爭取飲水安全改造工程,完成了4個村的水源井更新配套,改造了5個村的主管網,安全除氟和凈水機安裝達到29個村,使吃水不安全的日子成為歷史。

八年的風雨歷程,使王高林越來越愛上橫橋這塊土地,與他搭過班子的不少干部都走上了更重要的領導崗位,但他仍無怨無悔堅定地行走在橫橋的阡陌上。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