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19-11-20
本報訊 11月15日至17日,由生態環保部主辦的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年會在湖北召開。芮城縣委書記張建軍作為第二屆中國生態文明獎獲獎代表在會上作了《生態領跑,綠色接力——芮城縣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與探索》經驗交流。
近年來,芮城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踐行“兩山理論”,在生態戰場上同時打贏了污染防治、脫貧攻堅、轉型發展、鄉村振興和全域旅游五大戰役,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一是生態藍圖繪到底,在全省率先提出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縣”的目標,推進生態建設“接力跑”,創新出臺《農業廢棄包裝物回收與處置辦法》,有效解決了“白色污染”,2018年縣域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位居全省第一名。創新出臺《環境信息公開辦法》《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等制度,以“大環保”推進“大治理”,基本形成可復制、可推廣模式。二是轉型發展高質量,堅持先設環保底限,再定發展上限,以生態倒逼轉型,大力發展新型工業、清潔能源、現代農業和全域旅游四大生態產業,以“全國藥企百強”亞寶藥業和“全國醫用玻管領軍企業”宏光醫玻為龍頭,帶動大禹生物、楊森包裝等28家現代醫藥企業集群化發展。同時,鼓勵企業科技創新,全縣90%以上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發展了一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三是轉化資源“綠生金”,提出了“生態固本,業態增效”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理念,著力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推進生態扶貧,實施“光伏+油牡丹”精準扶貧工程,帶動沿山8個鄉鎮萬余名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發展全域旅游,建設了永樂宮、大禹渡、圣天湖3個4A級景區,2018年全縣實現旅游總收入50億元,同比增長29%。芮城的生態優勢、文化優勢和特色產業優勢正逐步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 (解世強)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