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19-11-19
□運城市作協主席 李云峰
今年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年份,運城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按照《關于開展2019年優秀童謠征集推廣活動的通知》和山西省文明辦的要求,組織征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主題,展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風采,特別是體現新時代好少年新風貌、新姿態,向上向善、孝老愛親,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優秀童謠。筆者有幸再次應邀擔任了評委工作。這么說,是因為在去年,為了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也舉辦了同樣的童謠征集活動,筆者也榮幸地擔任了那次的評委工作。
這些年里,雖說也參與過不少文學評獎工作,但這兩次給童謠征文活動當評委的感覺,很特別。童謠,顧名思義,就是在兒童中間廣泛傳播的、深受兒童喜愛的一種歌謠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我們每個人都是從童年成長而來的,因而都接受過童謠的滋養,相信每個成年人都可以脫口而出幾首兒時的童謠。也正是“童謠”兩個字眼,一下子就把自己拉回到曾經有兒歌和童謠相伴的孩童時光里。比如《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一個小孩坐飛機。你拍二,我拍二,兩個小孩丟手絹。
……
你拍九,我拍九,九個小孩齊步走。你拍十,我拍十,十個小孩在學習。
又比如《小兔子乖乖》:
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快點開開,我要進來。不開不開,我不開,媽媽不回來,誰來也不開……媽媽回來了,我就把門開。
當然還有“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拉大鋸,扯大鋸”“找啊找啊找朋友”……而這些朗朗上口、開蒙啟智、寓教于樂的優秀作品,便成了自己審讀、衡量、評判童謠征文作品的一把心尺。
拿這把心尺衡量,就不難發現,與我們記憶當中那些堪稱經典的優秀童謠作品相比,新征集的童謠作品的時代氣息非常鮮明,無論是無處不在的網購、高鐵、移動支付等民生層面優越時尚的生活方式,還是神舟飛船、嫦娥四號登月等舉世矚目的科技成果;無論是傳統文化精神的繼承發揚,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踐行;無論是情滿厚重河東五千年文化底蘊的禮贊,還是心懷祖國放眼世界遨游蒼穹的暢想,都生動形象地呈現在作品當中,讓人真切感受到國家富強、人民安康的點點滴滴。
作為文學作品的一個類別,藝術地表達主題,也是衡量童謠作品優秀與否的重要標尺。所以,能夠入圍的童謠作品,當然必須達到征集通知中提出的標準要求:“篇幅簡短、語言活潑,音韻明快、朗朗上口,健康向上、通俗易懂,富有童心童趣。”而在此基礎上,我們更看重能夠通過形象描寫和故事敘述,以小見大,雅俗共賞地傳達出美好題旨的作品。比如今年的一等獎《小友采藕》,就通過小朋友豆豆和優優結伴幫助獨居山溝里的侯奶奶采藕的故事,自然而然地揭示出關愛空巢老人的大主題。再比如去年的一等獎作品《小櫻桃》,更是以短短的六句詩,就以一個農村孩童的視角,以倒敘的藝術手法,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工作隊幫扶村民脫貧致富的精彩故事。兩首作品既繼承了像《小兔子乖乖》所具有的敘事悠長,又能夠與時俱進,發掘現實生活中應該引起關注的重要題材為創作對象,并通過思考,提煉、升華作品應該具備的主題內涵,收到了應有的寓教于樂的良好效果,非常值得肯定。
當然,這些獲獎作品,除了敘事類的表現手法外,還有擬人寓言化的表達、排比遞進式的贊頌、羅列巡禮般的展現等藝術表現形式,或以動態的視覺效感,或以醒目的畫面感,或假以豐富的想象意境,都具有很強的帶入感和感染力,在引人入勝的愉悅當中,喚醒閱讀者心底里珍藏的童心共鳴,忍不住放聲朗讀起來,陶醉在一首首作品營造出來的單純率真、童趣盎然的情境當中,幾欲忘我了。
細品這些童謠作品形式各異的藝術表現特色,又有童真之美與成熟審美的區別。前者表現出來的,是幼兒少年作者感性心智的真實呈現,其天真爛漫、率性無邪的表達,雖說顯出一種幼稚,但有一種本真的美感;而后者,則屬于能夠保持童趣的成人作者的創作品質,其成熟的認知能力與嫻熟的藝術表達,讓作品成為經得起推敲品評的優秀佳作。
誠然,在審讀過程當中,也發現了一些創作當中存在的干擾創作的因素,需要引起創作者和指導者注意。
其一,就是對征集作品主題設定的理解,存在著表象圖解或者喊口號式的照本宣科,比較理性或者抽象概念化,缺乏形象化的表達。比如有些童謠作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現,存在從概念到概念的簡單羅列的不足。這其中既有小孩子主題先行、生硬堆砌詞語、口號的問題,也不乏輔導老師把這樣的概念化的內容生硬嵌入孩子們稿子里面的可能。
其二,就是作品主題立意的淺顯或者生硬,甚至是簡單重復其他作品已經表現過的主題立意的問題。比如老鷹抓小雞、彩筆繪制藍圖之類的題材表現,突破創新不夠。
雖說存在這樣一些欠缺與不足,但是瑕不掩瑜,征集作品的整體質量還是值得肯定的,更希望通過兩屆童謠征集評比活動,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我市童謠創作有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帶動起從小學生到教師、作家創作童謠作品的興趣和熱情,讓我們的童謠創作質量百尺竿頭、更上層樓,給孩子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