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19-11-09

▲劉保林(右)在護國善慶寺鐘樓修繕工程工地上 劉紅云 攝
運城晚報訊 近日,新絳縣西關村73歲老人劉保林出資20萬元修繕護國善慶寺鐘樓的事,在坊間傳為美談。
護國善慶寺位于新絳縣龍興鎮西關村,是我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善慶寺肇建于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清康熙年間重修,“文革”時期遭毀壞,現僅存后院南北殿、東西廂房和鐘樓,年久失修。
劉保林年輕時帶領工程隊承包建筑工程,在新絳建造了很多知名建筑。憑著敢闖敢拼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帶著一家人過上了小康生活。他家緊鄰善慶寺生活了近50年,見證了善慶寺的時代變遷。
生于河津、出身貧寒的劉保林生活樸素,始終對成就他的新絳心懷感恩,總想做點公益事業回報社會。用他的話說,就是“吃了新絳幾十年飯,總要為新絳留點什么”。如今,兒女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安享晚年的老劉覺得時機成熟了,和老伴、兒女商量后,決定出資20萬元,修繕善慶寺鐘樓。
劉保林的想法得到了新絳縣文物、統戰部門的支持。縣文物局局長楊英杰尋訪古建筑設計專家,按照《文物法》規定進行了原貌取證和修復規劃設計,經有關部門評審后,確定了修繕方案。干了半輩子建筑設計的老劉當仁不讓,重披戰袍,當起了工程監理,每天守在工地上,指導工人按標準施工。“不為別的,只求在有生之年再干一件精品工程,對得起國家,對得起前輩,對得起個人。”老劉說。 (劉紅云)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