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19-10-09

佩戴上紀念章的李存良老人
□記者 喬植
今年96歲高齡的絳縣李存良老人于1940年參加革命,先后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西南剿匪,戰斗中曾多次負傷,身上至今留有敵人的彈片,一只眼珠被取掉換成了假眼。新中國即將迎來70華誕,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為新中國成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老戰士頒發“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佩戴上紀念章的李存良老人十分激動,表示這枚紀念章非常珍貴,承載著黨和國家對退役老軍人的關心和愛護。這枚紀念章也代表著國家榮譽,象征著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的奮斗歷程,禮贊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輝煌成就。據了解,絳縣共有28名新中國成立前革命老戰士和新中國成立后榮獲國家級表彰退役軍人,獲得“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李存良老人的老家遠在河南省南陽大樹李村,慌亂年間,祖輩們就逃難來到了絳縣安峪鎮東三澗村扎根落戶。1937年7月后,日本侵略中國的消息不斷傳來,村里開始變得人心惶惶。當年只有15歲的李存良因為長得機靈,慢慢地被我黨地下組織發展成為秘密交通員,負責對外傳遞情報。雖然每次都是在鬼子的眼皮底下活動,但他都能機智地完成任務。李存良還記得剛參加部隊時,大個子隊長看他比較忠實,派他去北柳村傳遞情報,在第五次傳遞情報過程中被敵人發現。當時他看到敵人向他走來,急忙拿起情報塞到嘴里,等敵人走到跟前,情報也咽了下去。
后來李存良輾轉找到了部隊,部隊當時屬于太岳軍區晉豫游擊隊第五大隊,大隊長是吳少康,主要活動在中條山東段區域,經常活動在濟源、垣曲、絳縣、翼城直到陽城一帶的山區。在部隊期間,李存良除了不失時機地襲擊日寇外,還系統地學習了黨的抗日統一戰線政策。1943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真正的共產主義戰士。
李存良老人回憶說,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戰斗是在濟源自己負傷的那一次,隊伍當時被日軍層層包圍,戰斗一直持續打到天黑,機槍射手已經被炸死。李存良到最后拿著機槍,這時日軍的炮彈打了過來,他的一只眼睛被炸壞,彈片也同時炸到了臉上。那時候開刀沒有手術刀,戰友用開口器塞到李存良的嘴里,用螺絲擰,把嘴撬開取出了彈片,感覺比刀割還要痛。
1944年,隨著抗戰局勢開始轉變,日軍的處境越來越困難。由于戰線過長,日軍減輕了對敵后方戰場的壓力,這為抗日根據地軍民轉入對日局部反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1944年至1945年,李存良所在的部隊被編入了八路軍129師,游擊大隊從太岳軍區基干二團又編為獨立一團,吳少康成為團長。根據八路軍總部的命令,他們多次向鬼子發起了反攻,為后來奪取抗戰勝利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解放戰爭期間,李存良先后參加了解放垣曲、絳縣、翼城、曲沃、聞喜以及運城、臨汾、晉中、太原等戰役,在四川雅安剿匪期間擔任警衛營長。在那段至今難忘的歲月里,李存良老人從一個不懂事的窮孩子逐漸鍛煉成為便衣隊長、連長、營長,擬任炮兵團參謀長,多次受到了部隊的嘉獎,并被選拔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慶高級步兵學校學習。數不盡的戰斗中,李存良多次負傷,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可以說是九死一生。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