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關英才時間:2019-08-06
本報訊 近日,從臨猗縣廟上鄉傳出一則喜訊:由該鄉世隆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選送的廟上冬棗樣品87項有機檢測指標經國家第三方檢測機構——普研(上海)標準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檢測后全部合格,由博物風土(北京)認證服務有限公司向合作社頒發了有機轉換認證證書。這標志著世隆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104畝棗園產的冬棗,得到了國家級認證機關的通行證。
2018年,在廟上鄉棗農張志州、趙會玲的帶領下,成立了世隆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主力生產有機冬棗。世隆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在中國有機農業聯盟副理事長馬新立院士的推薦下,采用有機農業優質高效栽培技術,并嚴格冬棗生長各個階段的管理。1年來,15戶棗農嚴格按照合作社制訂的科學管理方案,認真操作:下底肥,每畝按規定施經生物制劑處理的羊糞、牛糞3立方米至4立方米,由合作社指定購糞地點,統一處理;防蟲害,統一使用合作社提供的碳能復合益生菌。今年棗樹紅蜘蛛蟲害嚴重,該合作社要求所有社員一律使用益生菌噴灑治蟲。社長趙會玲說,益生菌也許沒有農藥來得快,但完全可以驅避紅蜘蛛。在他們的指導下,15戶棗農全部使用益生菌驅避了紅蜘蛛等蟲害。同時,采用黃板驅蟲法、以草誘蟲法等物理防蟲的科學方案,確保棗樹免受蟲害,健康成長。
為了促使棗樹的根系發達,培壯樹勢,馬新立還指導該合作社棗農創造了在離樹1米左右的地方制造澆水帶。他說,因為施的是有機肥,土壤本身就松軟、蓄水,不需過多地澆水,即使澆上一次也要講究科學,這樣澆水既避免了土壤密閉,又使棗樹的根系為了追尋水分自然向遠處延伸,從而促使根系發達,樹勢茁壯。
由于嚴格采用了馬新立的有機栽培方案,目前該合作社15戶棗農的104畝棗園,土質松軟,樹勢茁壯,棗果累累,并順利通過有機認證。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