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研究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安排部署下一步經濟工作;研究討論市委“對標一流整改提升”清單和2019年運城市模范單位(集體)和勞動模范有關事項;聽取大運城城市系列規劃宣介會籌備情況匯報
本網訊(記者 王文軍)4月22日,市委書記劉志宏主持召開四屆市委第105次常委會議,分析研究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安排部署下一步經濟工作;研究討論市委“對標一流整改提升”清單和2019年運城市模范單位(集體)和勞動模范有關事項;聽取大運城城市系列規劃宣介會籌備情況匯報。
會議認為,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形勢,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貫徹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思路和要求,以“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促進大發展,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開局良好,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項目謀劃和推進有力,社會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大局安全穩定,全市經濟運行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穩中向優的良好態勢。
會議指出,要認真學習領會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準確把握當前宏觀經濟運行態勢,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把經濟工作的重心繼續放在高質量發展上,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工作向高質量方向邁進。
會議強調,要深入推進項目建設,充分發揮黨委在項目建設上的牽頭抓總作用,全面提升項目謀劃的能力和水平,集中精力抓一批具有牽引性的重大項目,堅定不移地推動重大項目工程建設。要大力實施“三個發展計劃”,新上一批工業轉型項目、技術改造項目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推動傳統產業騰籠換鳥、主導產品更新換代、骨干企業做強做大;突出抓好“雙創”基地建設和企業“小升規”,推動一批“雙創”基地規范發展;堅持“抓兩頭、帶中間”,吸引更多的在外人士回鄉投資創業。要持續打好“三大攻堅戰”,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再升溫再提標再加壓,確保脫貧攻堅成色和質量繼續走在全省前列;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積極穩妥化解不良貸款,嚴厲打擊非法集資,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要積極創優營商環境,在抓好行政審批大廳標準化、規范化運行的基礎上,大力推行“一窗式辦理”和“網上辦理”,全面提升“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水平。要持續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入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認真做好信訪矛盾排查化解等工作,全力維護社會穩定。要全面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嚴格落實末位分析解剖制,對主要經濟指標排位靠后的縣(市、區)進行深入分析解剖,找到癥結、研究對策,鞭打慢牛、鞭策后進,牢牢把握經濟工作的主動權。
會議強調,制訂“對標一流整改提升”清單,是確保大討論取得實效的重要舉措。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抓好問題整改落實,進一步強化問題意識,認真對照改革力度不大、產業級次不高、項目謀劃魄力不足、開放意識不強等問題,采取得力舉措,嚴肅認真整改。要對標一流和省委要求,把“當下改”和“長久立”結合起來,科學謀劃下一步工作任務,把對標成效體現在加快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上,體現在解決突出問題、全面拓展新局面上。要圍繞“三個戰略定位”“四大戰略目標”,全力抓好現代農業、文化旅游、交通樞紐、物流集聚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城市建設等七件大事,明確主攻方向和抓手,積極推動破題。要加強督促指導,層層傳導壓力,激發工作動力,推動清單各項重點工作按時按質完成,確保大討論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會議指出,2019年運城市模范單位(集體)和勞動模范評選堅持向企業一線工人和專業技術人員傾斜,向直接從事科研教育文化衛生和基層工作干部等人員傾斜,充分體現了評選面向基層、注重實干的原則導向。全市各級各部門要以此次勞模評選為契機,緊密結合正在開展的“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大力弘揚新時代勞模精神,積極倡導尊重勞動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要多形式廣泛宣傳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和崇高思想,教育引導干部群眾向勞模看齊、朝先進努力,在全市上下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為“走進新時代,建設大運城”凝聚強大的合力。
會議指出,2017年以來,市委著眼提升市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和競爭力,以“走進新時代,建設大運城”為總抓手,著力構建“一主三副七個大縣城71個建制鎮”的新型城鎮化格局,高標準編制了《2035版城市總體規劃》《河東東街片區規劃》《北部新城片區規劃》《官道河水系規劃》等一系列規劃,在中心城區發展上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要面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全面提高規劃編制的公眾參與度,使規劃更加科學系統完善。要認真籌備規劃宣介會,集中展示大運城建設的美好藍圖,讓廣大干部群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大運城的燦爛前景,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增強投身大運城建設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要強化招商引資,吸引更多的開發商關注運城、投資運城,讓大企業、大項目在新的規劃區域落地,以此開啟市城區大規模項目建設的起點和發端,有效夯實大運城建設的基礎支撐,掀起大運城建設的新熱潮。
(編輯:張波)